刘奕瑾 Kiki
自由摄影师
多年来旅居德国,环游世界,深入当地,探索不同文化和了解不同背景的人。喜欢深入挖掘,吸引人们关注最原始和真实的事物,创造出捕捉真诚的爱和真实之美的情感图像。注重生活的原始元素、光线和自然。长年游历于各个国家,深入不同地方,体会当地民风民俗,擅长拍摄人物和生活方式。曾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合作。
她将自己的人生哲学融入作品——“我信仰的是,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个故事,怎么可以把这个故事说好,就需要加入自己的见解。”作品风格直接、简单、深刻,用影像传达故事与情感。
摄影可以是音乐,可以是文学,可以是光和空气,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谜题。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变成了一种习惯。
仔细回想起来,也是有些缘由的。我一直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喜欢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最开始是用眼睛看,很多东西都留在脑海里面。但是渐渐地,觉得看到的东西,想要记录下来,可以随时翻看。整理照片的时候,又可以把看到的再回味一次。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分享的人,看到喜欢的东西,看到有趣的事情,看到美好的事物,也总是想要拍下来,生怕自己会忘记。拍下来,也可以马上就分享出去。
拍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你可以给你看到的一切加上自己的风格、你自己特殊的编码。同一个人,同一个地方,同一样东西,不同的人来拍摄,一定会拍出不一样的角度和情怀。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是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是每个人理解世界的价值观,是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更是每个人想要传达出来的信息。
我的价值观经历了好几次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变化比较大的,记忆最清晰的,应该是我从上海搬到德国去生活后的改变。不得不说,这些年自己的很多观念,有翻天覆地的转变。有颠覆,有纠正,有惊喜,有纠结,有阵痛,有舍弃,我都认为是个人成长。不可否认,这些成长,都会影响我的拍摄和创作。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当你意识到你自己内心的变化,就会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会自然地把这些变化融入你的拍摄中。
作为摄影师,我的创作动机源于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瞬间永恒的追求。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一个宁静午后,我偶然遇见了一群优雅的火烈鸟。它们静静地站在水池中,粉红色的羽毛在柔和的光线下闪耀着柔和的光泽。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周围的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这些美丽的生物和我之间隔着清澈的水面。火烈鸟的优雅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精神慰藉。我被这份平和与美好深深吸引,忍不住举起了相机,捕捉这一刻的宁静与和谐。火烈鸟的优雅姿态和宁静的环境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我渴望通过镜头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仿佛他们也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午后,与火烈鸟共享那份平和。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用最简单的元素创造出最动人的画面。作为摄影师,我的任务就是捕捉这些瞬间,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是为了记录下火烈鸟的美丽,更是为了留住那份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敬畏。每一次回看这张照片,都能让我重温那份初见时的感动,提醒我世界上的美好往往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些美丽生物的存在是多么珍贵。
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界的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喧嚣与忙碌,但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静心观察,就能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张照片不仅是对动物的致敬,也是我对大自然的一份理解与感悟。它教会我,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最平凡的时刻,而摄影的意义,正是将这些瞬间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
我一直钟爱拍摄人物,热爱拍摄肖像。我一直觉得拍摄肖像的摄影师都有种特质,就是对别人的细微情绪变化,或者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极其敏感。当然对自己的变化,心理和生理的,也是相当敏感的。拍摄人物和肖像,要很快地对你的拍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这里所谓的深入了解,其实是第一印象,也是一种非常主观的认知。在你相机对面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人?这是你心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不需要了解他们一生,却应该迅速地建构你自己非常主观的认识和感知。这个认知,只有你有,这将直接影响到你对拍摄者在镜头中的塑造。
通常,我会简短地与拍摄者交谈,这个过程,很短暂,几分钟而已,并不是想要深入地了解他,而是在观察被拍摄者的样子,细微的表情变化,笑起来的样子,不笑的样子,左边脸更上镜还是右边脸更上镜。迅速观察完毕后,一般我就会开始快速地拍摄。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拍摄非常简单又粗暴,因为我将自己的想象强加到了被拍摄者身上。我给他(她)的照片赋予我的想象,我镜头中的他(她),是我的创作,我在他(她)的世界里,讲我看到的关于他(她)的故事。幸运的是,我的目标一直都在被成功地实现着。那就是:我拍摄的对象,都是他们原本的样子,朴实的、本真的、深刻的、却又是简单的。简单和深刻,也不是绝对的对立,至少我认为,在拍肖像的时候,它们是同一属性的词语。
故事感,是近年来被大家追从和喜欢的。大家在看一张照片的时候,可以看到摄影师通过这张照片想要讲述的故事。如果说街拍摄影师试图传达的是街头的故事,那么肖像摄影师想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的故事。是通过眼神,通过脸上的皱纹,通过手的动作,通过一丝头发来讲故事。我的偶像彼得·林德伯格就是一位拍摄人像的大师,他总是喜欢拍摄黑白照片,而他拍摄的人物,是原始的,却也是深刻的。非常耐人寻味。
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这位深刻影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时尚摄影的德国摄影师,以其“自然、真实、无滤镜”的摄影风格闻名于世。其作品风格被广泛效仿但无人能及,作品中80%为黑白摄影,被誉为“最伟大的黑白照摄影师”和“魔力诗人”。
在商业摄影普遍追求完美皮肤和精致妆容的背景下,彼得·林德伯格反其道而行,执着于“回归本真”:人之为人,最动人的并不是无瑕,而是不加修饰的真实本质。
司空见惯的五色世界,当它降解到单色,反而让我们看见和体验更多,这是很奇妙的。比起文字,摄影的视觉体验要自由、狡猾许多。我喜欢文字与影像合伙,这样,世界便更有肌理、更暗潮涌动、更像寓言。
——张力奋《牛津笔记》
近些年来,喜欢把肖像拍摄加入一些时尚的元素,还有一些街头感。我将其简称为:street portrait + street fashion。
这样的拍摄,通常很有趣,因为所有的拍摄都是在街头发生,有很多非常偶然的因素。在某一个街角走过的时候,头脑会出现一些画面,我便想要模特把这样的画面感呈现出来。这时候的我,其实就是一个编剧和导演。我需要给模特讲述我心中的故事和想象,模特会按照我的描述,调节表情和状态。而我更是一个场控和灯光师,把我看到的光影作为辅助,作为故事的一部分,把模特放在安排好的环境当中,做我想要她演的角色,创作出我心中的故事。
这样的偶发性和随机性,常常让拍摄变得充满激情,充满兴奋,充满爆点。因为你预估不了此时除了模特之外还有怎样的配角闯入你的镜头,你控制不了光线的突然变化,你猜测不到模特会给你怎样的反应(模特对你陈述的理解本身也是十分个性化和主观的),一切未知,都让一张作品背后,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当然这些变数,又都基于一些必然的因素,那就是常年这样的拍摄,让我能对未知的因素产生一种定向的把握。善于利用这些可变因素,导向我心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最终有惊喜也有必然。
排版 | 汪哲慧
审核 | 林莹
更多精彩专题
创刊44周年
www.ad-cn.net
视频号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传到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