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商洛花鼓《主角》的剧本研讨会在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举行,这不仅是对《主角》剧本的全面检阅,也是商洛花鼓创作与演出繁荣景象的缩影。
商洛素有“戏剧之乡”的美誉,其代表性地方戏商洛花鼓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以《月亮光光》《若河》为代表的花鼓大戏唱响全国多地,地方小曲逐渐成为商洛的文化名片。
花鼓越唱越有戏
今年1月,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获奖剧目商洛花鼓现代剧《若河》在西安易俗大剧院演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被牢牢吸引,几乎无人走动,谢幕时掌声持续15分钟。这正是商洛花鼓走向全国舞台的缩影。
商洛花鼓是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戏剧之一,它由流传于商洛山区的“筒子戏”“八岔戏”“小调戏”发展而来,曲调高亢洪亮、欢快明朗,被誉为戏曲音乐中的“活化石”。
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淼说:“商洛花鼓最初是以小戏、地摊子戏的形式发展起来的,那时候就是小腔小调,几个人演些小戏。后来,我们对商洛花鼓进行整理与挖掘,吸纳多种音乐形式和表演形式,一步步将这些地摊子戏发展成现在的大戏。剧目是院团和剧种的立身之本。写商洛、演商洛、唱商洛,创作演出具有商洛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是我们的目标。”
以全国模范敬老院院长、丹凤县商山敬老院创办人徐升莲为原型创作的商洛花鼓《若河》,于2022年搬上舞台。2024年,该剧作为“廉洁文化商洛行”精品剧目开启巡演。中华传统美德、文明乡风、优良家风,通过悦耳动听的花鼓戏唱给群众,所到之处皆是掌声与热泪。
商洛花鼓《情怀》剧照 秦毅 摄
近年来,以《月亮光光》《情怀》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商洛花鼓剧目多次在上海、湖南、浙江、江西、江苏、四川、安徽、山西等地巡演,广受好评。多部商洛花鼓剧目受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将中国传统艺术带出国门。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德峰说:“我们将融合现代舞台技术和叙事手法,创作编排更多优秀剧目,持续打响商洛花鼓这一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让更多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露天舞台连万家
“白天不唱吃不下饭,夜里不唱睡不着。太阳月亮笑呵呵,花鼓伴我走商洛。”这是商洛花鼓《花鼓伴我走商洛》中的一段唱词,生动描绘了商洛人对花鼓的痴迷与热爱。
为了让商洛花鼓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商洛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商洛周周有戏看”和中心城区公园广场“2+N”常态化惠民演出活动,便是重要一环。
“商洛周周有戏看”活动自2023年7月启动以来,以商洛花鼓、商洛道情、秦腔等传统剧种为核心,融合现代创新元素,累计演出超百场,吸引观众约40万人次。活动不仅覆盖商州城区,还辐射周边县区和乡镇,越来越多市民得以与商洛花鼓近距离接触。
据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今年,该活动计划推出17部原创及改编大戏、48个折子戏和小戏,涵盖革命题材、历史传奇、乡村振兴等主题,商洛花鼓《主角》《福寿图》等剧目都将一一登台。
一位老戏迷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商洛周周有戏看’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让年轻一代记住了传统文化的根。”
作为商洛的文化名片,花鼓戏还借助文旅融合的舞台走到全国各地,成为加深广大游客印象、提升旅游吸引力的生动载体。比如,在西安至商洛的城际列车正式开通之际,“把商洛唱给你听”西安站演唱会唱响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商洛花鼓、漫川大调等宣传商洛文旅产品,唱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近年来,通过“把商洛唱给你听”新春演唱会、西安大唐不夜城推介会、西北政法大学推介会、渭南推介会等近20场主题推介活动,商洛花鼓越来越多地走进大众生活。
“我们将继续大力培养戏曲创作和演出人才,通过提升剧目质量和扩大惠民演出规模,让花鼓戏既赢得专业认可,又融入百姓生活。”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巩文超说。
2025年5月6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从民间小曲到文化名片——商洛花鼓唱响秦岭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