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症治疗,告别“气喘吁吁”。5月6日是2025年世界防治哮喘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迅呼吁公众提高对哮喘的认识,重视哮喘的治疗与管理,让患者重获健康呼吸。
徐迅指出,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不典型者可仅以咳嗽或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多于幼年发病。许多小朋友通常表现为喘息,夜间咳嗽,这些症状提示哮喘的可能性。然而,哮喘的诊断并非仅依据咳嗽和喘息,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过敏性体质、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通过肺功能检测等手段作出明确诊断。
“哮喘目前可分为2型炎症性(过敏性)和非2型炎症性(非过敏性)两型。”徐迅介绍,对于过敏性哮喘患者,减少过敏原的接触至关重要。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家中饲养宠物而不自觉地接触到过敏原,导致症状持续存在。或因天气变化、冷空气刺激等,引发急性加重。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环境的干燥和卫生,勤洗床套被褥并定期由他人清理地毯、窗帘等物品,慎养带毛类宠物。此外,肥胖和衰老也是哮喘的诱因,控制体重对于减轻哮喘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在治疗方面,徐迅表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的症状。近年来,吸入激素治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部分患者“谈激素色变”,对吸入制剂存在顾虑,但实际上吸入激素的剂量很低,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实现靶向治疗。患者只需注意避免药物沉积在口腔中即可,在吸入治疗后漱口可避免沉积。
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让吸入治疗惠及每一位哮喘患者”,旨在提高吸入制剂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以达到改善症状降低发作风险的目的。目前有新的生物制剂用于重度哮喘患者,但药物使用有适应症。受哮喘困扰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科学管理哮喘病情。徐迅说:“哮喘患者要对自己有信心,积极治疗达到控制症状的临床治愈目标。”
记者:李天蔚
编辑:桂可欣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