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南京,某天傍晚开国上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忙完工作后,急匆匆赶去中山陵5号院。
他手上还拎着一个饭盒,里面装着几碟镇江小菜,他打算去拜访自己的老上级,“被迫”定居于此的开国元帅刘伯承。
刚踏进门口,他就看到刘伯承呆呆地坐在窗边,屋里也不开灯,刘伯承就这么默默地看着窗外。
许世友想起这几天部下跟他汇报的事情,不禁叹了一口气,刘元帅心里憋着一口气,尽管平时他们轮番上阵,也不能让他开颜。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突然想起一事,仿佛只有那人来时,刘帅才会多说几句话,心情也更好一些。
于是他赶紧召来那人,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要经常来看看刘帅,刘帅现下只和你多说话,你一定要多陪陪他。”
而这个成为刘伯承晚年“开心果”的人,正是刘伯承昔年的部下,开国少将肖永银。
肖永银
参谋长和老元帅的南京时光
肖永银听到许世友这么说,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连忙答应:
“好好好,我一定常去。”
肖永银不禁想起几个月前的一个深夜,一个电话将他从睡梦中吵醒,这是他的上级许世友打来的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
“刘帅准备到火车站,你快去接一下。”
肖永银不敢耽搁,赶紧驱车前往南京火车站,在别人那里他听到了自己的老领导刘伯承的经历。
原来刘伯承昨晚在济南老家中正睡着觉,特殊时期的那股“歪风”还是刮到了刘伯承那里,一群宵小之辈趁着深更半夜,来到刘伯承的府邸,想要好好“对付”他。
78岁的刘伯承的听力早已衰弱,几近聋了,根本听不到外面喊打喊杀的声音,继续呼呼大睡。
警卫员没办法,只能将刘帅从床上拉起来,扛起就跑,像绑架一样,带着刘伯承连夜前往火车站,奔赴南京投奔许世友。
刘伯承戎马一生,现在却被迫连夜离开老家,坐火车到南京,还得麻烦自己昔日的部下照顾,自尊心极强的刘伯承心情很差。
当肖永银在月台上接到刘伯承的时候,看到就是绷着一张脸,气压极低的刘帅。
刘伯承虽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部下肖永银,但心中却还在愤懑昨晚一事,当肖永银激动万分地敬礼问好时,刘伯承也只是从鼻孔中发出声响,“嗯哼”应了一声。
肖永银并不在意,他忙前忙后地扶着视力不好的刘伯承,上了自己的车,并且这看看那看看,为刘伯承摆好靠枕,生怕他坐得不舒服,一路上开车也是万分小心,平稳开车怕颠着刘伯承。
看着瞻前马后的肖永银,上车后许久没说话的刘伯承终是长长地叹了一声,情绪低落地说道:
“唉,我老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
“来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
肖永银一听这话,鼻子猛然一酸,几欲落下泪来,他努力压下哽咽的嗓音,回道:
“刘帅!您别这样,您以前怎么对待我,现在就怎么对待我,我还是您的一个小兵,您这样客气,我太难受了,心里可不好过哩!”
刘伯承听了这动情的话,心情好了很多,看着跟随自己打仗大半生,从一个小兵到现在的参谋长肖永银,他徐徐开口道:
“永银,你现在是参谋长了,切记要戒骄戒躁,把自己放在影子中,脚踏实地做事才是正道。”
肖永银听着刘伯承的教诲,仿佛又想起了当年在刘帅手下学习军事知识、带兵打仗的日子,他连声答应,刘伯承也终于放下心来了。
在南京中山陵居住的刘伯承,远离了家乡,亲人也不在身边,难免孤寂,许世友让一众部下趁着军务不繁忙的时候常去探望。
肖永银因为谨记着刘帅的话,优先做好自己的工作,等许世友安排时才会去“叨扰”刘伯承。
久而久之,许世友就发现刘伯承在面对其他人时,并不是很热情,只有和肖永银在交谈时,心情才更好,于是才赶紧和肖永银说,让他得空就去,不必都等安排。
肖永银知道刘帅如此看重自己,就经常带着他爱吃的斑鸠肉去看望他。
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劝慰刘伯承,让他不必担心南京的情况,他在这里很安全,不仅有军队和警卫保护,他们这些老部下都会陪他解闷,想吃啥都可以为刘帅安排,刘伯承尽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
刘伯承压抑的内心终于被肖永银等人纾解,有时候刘伯承甚至还会和肖永银说上一些心里话。
一日,刘伯承突然问肖永银:
“一个排长,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肖永银当时并不知道刘伯承问题的深意,中规中矩地回答:“排长能起多大作用?那估计就只能起到排长本身该起的作用吧。”很久以后肖永银才得知刘伯承问题的含义。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总有一些“歪风邪气”在恶意扭曲历史事实,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重大战役的功劳果实都被不法之徒窃取,一个小小的排长被吹嘘成“起到了决定作用”的大人物,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面对邪风作祟,刘伯承很是无奈。
刘伯承愿意和肖永银谈论这些,只是因为把肖永银当作了好兄弟,自己人,才会说出心里话。
肖永银知道刘帅的意思后,也很是感动,更是经常去陪伴刘帅说话,两人谈天论地,回忆起了过去的时光,而大家也在二人的回忆中,知道了为什么刘伯承如此信任肖永银。
“乞丐”和司令的战时岁月
说起刘伯承和肖永银的初遇,那着实不太“好看”。不好看的不是当时威风凛凛的司令员刘伯承,而是20岁的肖永银,因为刘伯承第一次见肖永银的时候,肖永银活脱脱就是个讨饭的“乞丐”。
肖永银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胡子拉碴,脸脏得都看不出原本的样子,身上穿的衣服充分阐释了什么叫做“衣衫褴褛”,布料甚至都一条一条地挂在身上,脚上的布鞋都磨破了,露出一排脚趾。
最严重的是,他们面黄肌瘦,瘦骨嶙峋,身上还带着伤,精神状态十分差。
和肖永银同样“状况”的,还有后来同是开国少将的陈明义,两人如同乞丐一般地装扮,无声诉说着一路的艰辛。
刘伯承看到二人如此,一时之间眼泪也涌上了眼眶,他知道他们二人一定吃了非常多的苦。
肖永银和陈明义拿出了他们此行任务的信件,那是肖永银负责护送的徐向前总指挥,代表西路军写给党中央的汇报信件。
刘伯承只拉着他们二人的手道:
“人能活着回来就很是不容易了,徐总指挥也已经回到陕北了,放心,一切都很好,你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听了这话的肖、陈二人,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在肖永银的讲述中,刘伯承知道了他这名出色小兵的故事。
肖永银究竟有什么样的经历,他又为何成为了“乞丐”呢?
1917年出生的肖永银,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
在13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肃反”被误杀,无依无靠的他就投靠了河南新县的红四方面军,成为了一名小兵,没过几年就迅速成长为一名勇敢有担当的司号长。
但肖永银却不止于管理号兵,他从小跟着红军耳濡目染地学习军事知识,具有极高的战斗指挥天赋。1935年红四军向川西北转移根据地,却被和国民党旁系军川军盯上了,又追又截,许多营长和排长接连牺牲,川军趁着势头加速进攻红军阵地。
军中无人可上战场带兵,团长张昌厚正忧愁之际,肖永银站了出来。
肖永银拍着胸脯说:
“团长,让我去吧!我要是打不下来,任凭军法处置!”
张昌厚见肖永银人虽小,但志气大,亮晶晶的眼睛里都是勇毅之色,咬了咬牙,直接给了肖永银两个排。
肖永银带着这两个排,从川军侧翼插入,横冲直撞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川军猝不及防,被肖永银撵着跑,有力地削弱了部分川军力量。
肖永银不怕死的狠劲果然拿下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也负了伤,肖永银从此也一战成名。
因为肖永银的英勇事迹,得到了红四军军长许世友的赏识,于是将肖永银带上了长征之途,而后又加入了西路军,负责清扫河西走廊,建立起通路。
但敌众我寡,西路军几乎都被打散了,危急时刻,肖永银被下了任务:保护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
但战情危急,敌人的势力围追堵截,护送队伍也被冲散了。
徐向前
为了不耽误汇报军情,徐向前将一封信交给了肖永银和陈明义,让他们分头行动,于是就有了两人徒步行走两千里,耗时四个月,一路行乞伪装,躲避敌人追杀,最终将信件送到刘伯承手上的故事。
刘伯承因为此事对肖永银十分欣赏,从此肖永银就被编入了刘伯承的队伍,正式成为他手下的一名干将,开启了两人近半个世纪的将帅情谊。
抗日战争爆发后,肖永银成为了129师385旅十四团一营的营长,在刘伯承手下学习现代战争的战略思维,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挑战。日军扫荡宁晋县大杨庄时,肖永银带领一营突击队前去偷袭。
他先是侦察敌情,然后拿着树枝在地上演练作战计划,自信地排兵布阵,最后不仅成功偷袭了日军阵营,还抢来了一门大山炮,刘伯承高兴得不行,通报表扬了肖永银的一营。
1942年,肖永银时任13团的副团长,带领部众去救援失去联系的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不仅救了首长们,还顺带救出了被困的记者和银行职员,得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赞赏。
所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肖永银负责前卫挺进的十八旅肩负重任,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刘伯承毫不犹豫地信任肖永银,他紧紧盯着肖永银,只说了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肖永银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肖永银也不负众望,成功杀出了一条十余里的通路,让核心军队成功过了汝河,挺进大别山。
抗美援朝时,肖永银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尽管没被安排到上前线,肖永银硬是跑到刘伯承面前万分哀求让他去朝鲜,刘伯承批下文书同意了,果然在上甘岭战役中,肖永银立下汗马功劳。
元帅陨落,将军悲痛追忆余生
刘伯承晚年在南京待了一段时间,期间肖永银一直陪伴在他左右。
度过了风波后,刘伯承离开了南京,他最后的时光是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中度过的,身处南京的肖永银只要去北京办事,就一定会去看望刘伯承。
肖永银就这么看着当年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大元帅,一点点衰老下去,而后几年刘伯承几乎缠绵于病榻,肖永银就握着他的手和他唠着家常,说着新中国最新的动态,让他放心。
最后一次看望刘伯承时,肖永银走之前对着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知道这次是此生一次见面了。
1986年,刘伯承溘然长逝,在北京开追悼会时,全国各地各军区都派代表去参加。
在审定名单时,刘伯承的夫人发现漏了肖永银,就赶紧给他打电话,知道悲讯的肖永银立即乘坐飞机到达北京,送刘帅最后一程。
当肖永银看到刘伯承静静睡在灵床之上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悲痛的心情,放声大哭起来:“刘帅,我来晚了!”
肖永银此后的一生,都在思念刘伯承,他不止一次说过,刘伯承教会他打仗,给他带来勇气,让他成为了今天优秀的指挥员,没有刘伯承就没有他肖永银今天。
直到2002年,肖永银因病去世。那个“小乞丐”将军,终于可以去见他亦师亦友的元帅刘伯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