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赵旭)测算法、跑数据、调参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大厅,集群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方向的师生正利用高精度时空基准系统、实景缩比模型和高速核心网,开展无人蜂群重点项目集成测试,验证无人系统协同感知和自主搜索等关键技术。

“我们通过智能化的虚实混合试验技术与模型驱动的系统工程方法,解决了以往大规模集群智能化试验验证难和缺少研究环境的问题。”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董希旺说。


图为北航无人系统集群智能虚实混合试验环境。(学校供图)

近年来,北航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高站位谋划、前瞻性布局、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及其导向的学科、平台、团队建设一体化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塑造学校事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关键要下好布局“先手棋”。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北航具有厚实的人工智能学科基底,依托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等相关学科,建立了多层次的学科基地。例如,2018年,北航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2019年,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3年,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今年还率先布局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北航校长王云鹏表示,学校持续凝练优化学科方向,将“智能”元素融入各学科,学校36个一级学科下的175个学科方向中,近四分之一以“智能”“智慧”命名,为原有学科注入新活力新动能。例如,北航航空航天学科群衍生出了材料智能设计、数字化智能航空发动机、智能网联运载工具及运用等多个新方向。


图为北航学生在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发动机虚拟拆装。(学校供图)

2024年,北航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实施“本科人工智能专业+博士人工智能一级学科”8年制贯通培养,还在多领域探索设置“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及微专业,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建设“师-生-机”深度互动的未来学习中心,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讲授与自学结合、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匠心运筹方寸地,静待星火渐燎原。在战略布局和持续深耕基础上,北航已在复杂场景精准感知、群体智能协同控制、天临空地海智能交通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北航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优势,服务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战略能力体系。”北航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学校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