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老话,叫“自古华山不上税”。

华山作为五岳之一,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名山,为什么华山的百姓就可以不交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华山不是皇帝的领土吗?

想要知道这背后的故事,还要从五代十国时期说起……



陈抟老祖

在五代时期,有一位道教的“仙人”名叫陈抟。传说此人已经成仙,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就算是隔着千万里,也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事。

不过,陈抟也不是从一生下来就这么厉害的。他之所以能拥有超乎常人的身体素质,是因为他小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



陈抟小的时候,断奶特别晚。别的孩子可能在两三岁甚至一两岁的时候就断奶了,但是陈抟在四五岁的时候,还没有断奶,家里人比较宠他,也就随他去了。

而且陈抟小时候也比较愚笨,说话都说不利索,别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识字的时候,陈抟还说不清话。



陈抟这样的表现让家里人十分担心,陈家一脉单传,陈抟还肩负着传承香火的重任。

为了让陈抟变得聪明,家里人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并不好。

陈抟四五岁的时候,他跟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在涡水岸边打起了水漂。

几个孩子玩起来就忘了时间,一直玩到了大中午。



孩子们纷纷回家吃饭,当陈抟想要回家时,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老妇人把他拦住了,并且还要给他喂奶。

陈抟当时还是个小孩,并没有想那么多。

后来喝完之后陈抟就犯了困,他就这么躺在河岸边睡着了。



陈抟一觉睡到了傍晚,家里人找到他时,他刚从岸边醒来。

家里人很生气,训斥了他一顿,但是训斥归训斥,他们主要还是担心陈抟。陈抟的母亲担心他饿坏了,当即便准备带他回家吃饭。

但是到家之后,陈抟直接就开始喝米粥、吃窝头,这是他第一次吃正常的饭。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后,陈抟就像突然长大了一般,不仅说话利索了,而且还有了“超能力”,他有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事。他自己在家里学习了几年,就已经比私塾的老师还厉害了。

陈抟打算去考取功名,但是当时正处在乱世之中,科举考试很难举行。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陈抟很幸运,他所处的后唐朝代正好要举办一场科举考试。

但是还有一个坏消息,这一次科举考试的结果已经被预订完了,陈抟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考中功名。

发榜之后,陈抟果然名落孙山,陈抟当即便决定再也不来参加科举。



从此之后,陈抟便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旅程,他去过很多地方,也去拜访过很多高人。

通过学习、总结这些前辈们的经验,陈抟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修仙之路。

以往的道士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烧炼丹药、点化金银上,陈抟认为那是一条错误的路,正确的路应当是“辟谷”。



于是,在前辈的建议下,陈抟前往武当山,并且在武当山找到了一个石室。

陈抟独自一人在此处修炼,直接修炼了二十多年。

这二十年的时间里,陈抟没吃过一粒粮食,也没有喝过一口水,他每天的营养补充全靠几杯酒。



修炼到后期,陈抟喜欢上了睡觉,学到了庄子的梦游法。陈抟经常“睡大觉”,他一觉能睡上几个月,醒来之后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喝酒。

就在陈抟避世修炼期间,凡间依然战乱不断,不久前郭威建立了后周,并且将皇位传给了柴荣……



通晓万物

柴荣当上皇帝后,效仿汉文帝,以黄老之学治国。但柴荣错误理解了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他迷恋上炼丹和炼金。

为了寻找到一位真正的大师,柴荣向全国的人下令,找到了老神仙的人,赏银千两。

由于陈抟每个月都要下山打酒,因此他的行踪很快便暴露了。



于是柴荣便用隆重的仪式将陈抟请了回去,但是陈抟对柴荣并不满意,不愿意将自己的道法传给他。

其实不光是陈抟不满意,他对面的皇帝更不满意。

因为柴荣费大力气将陈抟请了回来,却什么也学不到,这位老神仙每天都在睡觉,醒来之后便胡言乱语,没人听得懂。



虽说陈抟不喜欢柴荣,但是他并没有着急走,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有前途的人——赵匡胤。

此时的赵匡胤只是柴荣手下第一大将,但是身上却有龙气显现,肯定是要做皇帝的人。

虽然赵匡胤从来没有跟陈抟说过一句话,但是陈抟却将他记在了心里。



不久之后,陈抟向柴荣告别,独自离开了宫殿。

这次离开后,这位老神仙并没有返回武当山,而是开始游历世间,同时还收了几个徒弟,他带着徒弟们来到了华山隐居。

此时的陈抟已经“通神”,甚至有了洞察人心的力量。



有一次,陈抟对弟子郭沆说:“你快回家看看去。”但是当时正是半夜,郭沆觉得如果现在下山,肯定会遭遇危险,因此他在门口犹豫不决。

他在门口磨蹭了一刻钟,陈抟又拦住他说:“现在你不用回去了,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郭沆便赶回了家中,询问昨天晚上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原来,昨天半夜时分,陈抟的母亲突然心绞痛,疼得死去活来。

家里人没有办法,只能给她端来热水,又给她盛了一碗饭。

郭沆的母亲喝了一碗粥后,心口便不痛了。



郭沆十分震惊,他没想到陈抟已经修炼到了这种地步,居然能离这么远得知自己家里的事,简直不可思议。

在陈抟看来,洞察人心、隔空知物都是小儿科,真正厉害的是“穿越时空”,知晓过去未来之事。



赵匡胤与桃与华山

赵匡胤还在柴荣手下当将军时,路过华山,又饥又渴,正好看到了路边有个卖桃的老头。

这老头其实就是陈抟,赵匡胤不认识,后来他才知道他的身份。

当时赵匡胤也是饿极了,上去拿了两个桃就开吃,吃完了之后一摸兜发现没有钱。



赵匡胤很尴尬地看着陈抟,陈抟说:“咱俩下盘棋,你赢了我就不要钱。”

赵匡胤对下棋没有什么自信,但是他为了付桃钱,也只好坐下与老人对弈。

两人下的第一局,赵匡胤赢了,陈抟拦住他,想让他再来下一盘。



赵匡胤觉得现在已经还清了账,于是便不想下了,陈抟对他说:“要是这盘你赢了,我把桃子都送给你,你想拿多少拿多少,要是你输了,就把面前这座华山送给我。”

赵匡胤有些惊讶,这明显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于是他便坐了下来,与陈抟又下了一盘,但是他输了。



不过赵匡胤也没有什么损失,他只不过是没有吃到桃而已,至于华山的归属问题,这是皇帝的事情,又不是我的事,于是赵匡胤骑着马就跑了。

可是在“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被迫当上了皇帝。他在处理政务时,突然想起了当初下的那盘棋。



赵匡胤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好像知道那个老人为什么要向自己索要华山了。为了验证自己心中的想法,赵匡胤再次来到了华山,而陈抟已经在山下等候他多时了。

赵匡胤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只好承认将华山送给了陈抟,华山可以不向自己交税。

而这句“华山自古不上税”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文献:《宋史·陈抟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