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贵,中共党员,六安市城南中学数学教师兼任班主任,所带班级先后荣获市“先进班级”2次、区“先进班级”4次,三次斩获区级“师德先进个人”和区级“优秀班主任”,并荣获区级“优秀党小组长”“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六安市“优秀班主任”。
2005年,刚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的刘效贵面临人生选择:留在城里重点中学任教,或是回到家乡农村学校。当他在六安市城南中学看到斑驳黑板前佝偻着腰的老教师,看到教室里泛着黄渍的练习册,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这个数学系高材生毅然选择扎根乡土。
面对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现实,刘效贵创造出“三段式教学法”:课前用生活实例搭桥引路,课中在思维碰撞中抽丝剥茧,课后以分层作业巩固提升。2008年首届高考,他带的文科班数学均分超区平均线26分,理科班更是创下全区第一的佳绩。在宏志班教室里,他用三角函数解析人生轨迹,用概率论探讨选择智慧,让抽象的数学符号化作照亮未来的星光。
“刘老师的数学课就像在解密人生。”2022届毕业生李媛(化名)至今记得,在讲解等比数列时,刘效贵将知识积累比作指数增长:“今天多解一道题,未来就多一份选择权。”这样的教学智慧,曾让原本惧怕数学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126分的优异成绩。
在刘效贵的办公室里,有个被学生们称为“时光宝盒”的柜子。里面整齐码放着档案盒,保存着2005年以来所有带班学生的成长印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运动会获奖的合影、写给三年后自己的信笺。2023年教师节,已为人母的学生周敏(化名)接过刘效贵递来的泛黄信纸,看到当年稚嫩的笔迹写着“要成为像刘老师那样温暖的人”,瞬间红了眼眶。
“作为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参与者的班主任,示范应该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温度源自日复一日的坚守。每天早读前10分钟,刘效贵必定出现在教室门口,用20年如一日的守时教会学生“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晚自习时,他总坐在教室后排备课,台灯下的剪影成为学生心中最安心的存在。2020年疫情网课期间,他给留守学生送去复习资料,裤脚上的泥点化作最动人的教育注脚。在刘效贵看来,把简单的事坚持做,就是很好的示范。
2017年担任年级部主任后,刘效贵在办公室墙上挂起“教育生态图”——用不同颜色标注每个学生的特长、短板、家庭情况。这张被同事们称为“教育作战图”的表格,见证着他带领团队创造的奇迹:2023届宏志班本科达线率98.7%,7人考入“双一流”高校,创下农村中学新纪录。但对他来说,比升学数字更珍贵的是那些悄然发生的改变:曾经自卑的留守少年成为学生会干部,单亲家庭女孩考取师范大学......这些蜕变印证着他的教育信念:“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用微光照亮更多微光。”
在学校教科室主任任上,刘效贵积极推动“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在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上,他兢兢业业为教职工、学生做好服务。在刘效贵的书柜里,28本红色证书静静陈列:市优秀班主任、区模范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每个称号都是时光颁发的勋章。但刘效贵最珍视的,是书桌玻璃板下压着的三张纸条:2005年学生送的教师节贺卡,2018届全体学生签名的祝福册,2023年毕业生留在黑板上的“老刘我们爱您”。“把男生当成女婿培养,把女生当成儿媳来培养。”这是刘效贵常念叨的话,也是他做好班主任老师的心里话。
20年光阴流转,刘效贵依然保持着初登讲台的习惯:每周给家长发送“教育微语”,每月组织“师生恳谈会”,每学期拍摄“成长纪录片”。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这种“慢教育”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他在教师论坛分享时所说:“教育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农业精耕细作。我们要做的,是静待每粒种子找到自己的春天。”
当被问及何以坚守乡村教育这么多年,刘效贵望向操场奔跑的学生,笑道:“你看这些孩子眼里的光,就是最好的答案。”这束光,照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蜡烛成灰的悲情,而是星辰引路的永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个教育者的知行合一,正在续写更多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教育诗篇。
校长点评:
刘效贵老师20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学校做班主任,他以数学人的理性与教育者的温情,在坐标系的横纵交错间勾勒育人经纬;他以谦和之风凝聚人心,以务实之姿传承薪火,让“踏实做人,用心教书”的品格成为校园最温润的力量;他以默默坚守与耕耘,诠释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教育信仰,是当之无愧的楷模。
——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六安市城南中学校长 罗伟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