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惊梦》剧照

4月29日,苏州昆曲传习所的亭台水榭中,入夜后微风习习,杜丽娘碎步迈得又轻又静,身披素帔,莲步娉婷,眸子轻轻一扫,流转的眼波让园林中的观众如坠梦中。演出结束,掌声响起,由俞玖林、沈丰英、沈国芳主演的园林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惊梦》拉开了“登临计划——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的序幕。

本次展演季由中国 剧 协 、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 联 主办,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文投 集团、山东卫视承办。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傅亦轩、王春梅、王明珠、常胜梅、何超、金洁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戏剧界专家郝戎、刘侗等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芳主持。

展演季聚焦《牡丹亭》《白蛇传》《陈三五娘》《赵氏孤儿》4部家喻户晓的中国戏剧传统经典,由8个院团带来8台不同艺术样式的传承整理、创新改编与精彩演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苏州市歌舞剧院舞剧《牡丹亭》、国家京剧院京剧《白蛇传》、广东粤剧院粤剧《白蛇传·情》、潮州市潮剧团潮剧《益春》、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梨园戏《陈三五娘》、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音乐剧《赵氏孤儿》、河南豫剧二团豫剧《程婴救孤》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昆曲剧院、开明大戏院等亮相。


启动仪式现场

李树建、曾小敏、何赛飞、王芳四位戏剧表演艺术家出席启动仪式,畅论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展演季,李树建将在苏州唱响豫剧经典《程婴救孤》。在他看来,戏剧“经典”需要传承传唱、传播普及才能历久弥新。他回忆,《程婴救孤》于2002年搬上舞台,二十多年来大大小小演出了两千多场,足迹遍布全国,出访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还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这部戏既有农村市场,也有城市市场,更有国际市场,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他表示,如今豫剧非常受老百姓欢迎,作为戏剧工作者,更应该以创作为 立身之本,做一个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戏剧人。

曾小敏认为,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一定要具备时代记忆、人性共鸣,更要能够跨越代际,得到观众和戏剧同仁的认可。由曾小敏、文汝清主演,将于6月在本次展演季上演的粤剧《白蛇传·情》在经典故事中融入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价值观,创新突出“情”的内核,让这部作品跨越了年龄、性别、地域的界限,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同名改编电影更是在年轻人中广泛出圈,成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这部戏经过十年打磨,演出超过400场,得到了多数观众的认可,已经具备良好的市场基础,这意味着可能也具备了会成为将来的经典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

何赛飞看来,经典应当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经得起时间检验,老百姓爱看的作品,“传承不是说说而已,一定要去做,这样我们的时代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经典产生。”

王芳表示,青春版《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20年间演出500余场,收获观众百万,无数年轻人被圈粉,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持续在舞台大放光芒,“我希望这种经典永传不息,让更多的年轻的观众喜欢我们传统文化,爱上昆曲。”


舞剧《牡丹亭》剧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传奇剧本《牡丹亭还魂记》,讲述了名门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作为流传400年的经典,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以各种语言、形式,无数次被搬上舞台。本次展演季,不仅有启动仪式上在园林中实景上演的《牡丹亭·游园惊梦》,还有在剧场中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精华本,更有舞剧《牡丹亭》首次和观众见面。

舞 剧《牡丹亭》由黎星、黄佳园导演,罗怀臻编剧,胡婕、罗昱文、张引、黄慧慧等优秀青年舞蹈演员主演。该剧 苏州站四场 演出平均在开票后一小时内全部售罄,热度高涨。同时,数据显示,该剧观众群体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占比近八成,印证了《牡丹亭》经典IP的艺术创新价值,也充分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传统经典IP的浓厚兴趣。

导演黎星介绍,团队耗时20个月创排,在尊重原著精髓基础上,于叙事、舞美、角色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 我们要坚信,在古典文学里面,埋藏着很多宝贵的文化基因,我们只需要把它找出来,然后认真地阅读理解,认真地阐释表达,相信就会有更多的人发现,这才是中国文化里面最深邃的那份力量。”

在启动仪式上,陈涌泉表示,每一部经典保留剧目都是岁月长河中的艺术结晶,凝聚着无数艺术家的智慧与心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戏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鼓励创新,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元素,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创作出更多反映当代生活、符合大众审美的优秀作品,让戏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据悉,本次展演季还将配套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导赏、演后谈、快闪、线下工作坊等公益活动,作为戏剧演出的场外延伸,以互动形式吸引年轻人走进经典艺术。

期间,还将举办戏剧电影展映,《十五贯》《女驸马》《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李慧娘》《茶馆》《锁麟囊》《傅山进京》9部在不同时期产生深远影响的戏剧(曲)电影,自5月17日起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连续6周放映。 5月17日至6月30日,“经典的诞生——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文献”展览将在中国电影 资料馆江南分馆持续展出,通过剧本、曲谱、唱片、舞美设计图、戏单、剧照等文献,追溯经典剧目形成、发展的历史场景,展现中国戏剧经典何以历久弥新。6月还将召开“骨子戏与新时代戏剧创作”研讨会,以剧目展演、电影展映为契机,梳理总结经典剧目创演、传承经验,对经典剧目的成因和特点规律进行深入研讨,力求为新时代戏剧创作提供借鉴与启示。研讨会后,还将集结研究专论、主创访谈等内容,编辑出版同名文集。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记者 | 王丽

编辑 | 王丽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