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黄金与白银比价已突破历史45-80区间,在金价新高、银价停滞不前背景下,传统金银比率似乎已经失效。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在5月5日的报告中表示,金银走势分化已成定局,未来白银价格难以迎头赶上。

俄罗斯储备被冻结后,央行黄金购买量增加五倍,成为推动金银比价结构性上移的核心因素。尽管中国太阳能产业提振白银需求,但仍不足以弥合与黄金的表现差距。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底,金价将达到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中期可能攀升至4000美元/盎司。

央行需求打破40年相关性

过去40年间,金银价格高度相关,两者的投资流动(ETF需求和COMEX上的净头寸)往往同步变动。白银表现为黄金和工业金属的混合体—其投资流动(通常与宏观不确定性和实际利率相关)是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其工业属性则导致在经济下行期表现不佳。

但2022年成为金银走势分化的拐点。自2022年以来,金银比价持续在历史45—80的高位区间之上交易。


高盛认为这一现象源于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后央行需求格局的根本变化:自俄罗斯储备被冻结后,央行黄金购买量增加了五倍。

虽然金银在投资流动逆转时可能同步下跌,但只有黄金能受益于结构性的央行需求。考虑到白银的特殊属性,央行不太可能开始购买白银来推动其追赶黄金。

没有结构性追赶交易的迹象

高盛认为央行购买白银不太可能成为追赶交易的可信驱动力。有三个结构性原因导致央行不太可能购买白银:

首先,黄金的物理特性使其更适合储备管理。

黄金比白银稀缺约10倍,每盎司价值高出100倍,密度是白银的两倍。因此,黄金更易于储存、运输和保管。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可装入一个手提箱,而同等价值的白银则需要一整辆货运卡车。黄金化学性质稳定,能保持其形态,而白银会氧化变质。

其次,白银缺乏支持黄金的制度和经济特征。

白银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框架认可,在现代央行投资组合中几乎没有实质性存在。其工业属性使其具有顺周期性,不太适合作为投资组合对冲工具。它波动性更大,流动性更差——这些特性降低了其作为储备资产的实用性。

第三,有投资者认为高金价可能促使替代转向白银。但央行管理的是价值而非重量。如果价格结构性上涨,维持固定美元配置所需的黄金量会降低。

工业需求支撑不足以弥补差距

虽然白银缺乏官方部门的支持,但与黄金不同,它确实受益于工业需求。尽管2022年后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繁荣支撑了白银需求,但这还不足以缩小与黄金的表现差距。

高盛分析指出,随着中国太阳能生产中放缓,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以及2025年央行黄金购买保持强劲,预计黄金将继续超越白银。

不过,尽管白银不太可能匹配黄金的轨迹,但在投资者重新关注的情况下,白银仍可能受益。考虑到资金流动的高相关性,2025年对黄金的需求恢复可能也会提振白银。这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涨势中已经显现,当时ETF资金流入和投机性买入同时支持了黄金和白银。

结构性看好黄金前景

高盛重申其对黄金的结构性看好观点,基本预测年底金价将达到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将达到4000美元。

对美国治理和制度可信度的担忧、避险情绪以及美联储更大幅度的降息可能会在美国政策主导的潜在衰退中推动金价大幅超过高盛已经看涨的基本预测。具体而言,如果经济衰退发生,ETF资金流入加速预计将使金价在年底达到3880美元。在极端尾部情况下,如市场对美联储从属风险或美国储备政策变化风险的关注增加,预计金价2025年底可能接近4500美元/盎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