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明明“合则两利,斗则俱损”。

但美国为何如同“狗皮膏药”那般,“死咬着”中国不放,一副不将中国彻底“压服”誓不罢休的架势呢?



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可谓是“伤敌1000,自损8000”,根本不顾及“反噬”对自身造成巨大损失,这显然不符合美国作为资本主义所信奉的“利益至上”的道理。

对此,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给出答案。

他认为,中国犯了4大“原罪”



这才是美国不顾一切,也要对付中国的“背后原因”。

与此同时,属于中美各自的“考验时刻”也已经来临。

原罪一:中国独有的“发展速度”与“特色模式”正在改变西方规则下的世界格局。

什么叫中国速度?

不是简单的中国用40多年,追赶上了西方近百年发展的速度。

这种“速度”,并没有真正让西方世界感到惶恐不安的根源。



他们真正害怕的“中国速度”是指中国能够通过高效调配资源,快速产出结果的速度

这其实也是西方世界,尤其是“三权分立”的美国,所无法实现的“速度”。

同时,“中国模式”也让西方国家,尤其是让美国“大惊失色”

因为“中国模式”所倡导的合作、共赢,使得无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开始“嵌入”到这种模式当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受益于这种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演变成为“世界通用模式”,而这一变化正在打破西方原有的“金字塔”阶层模式。

更关键的是这种改变不可逆,所以美西方国家很害怕。

就像是曾经被西方国家百般讥讽、嘲笑的“一带一路”倡议,截至去年合作的国家超过150个,并与3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事实上,欧盟不是没有尝试过模仿。



早在2021年7月份,欧盟外长就集体“开会”,推出了所谓欧洲版“一带一路”,也就是当年的“全球联通欧洲”战略,简称“全球门户”计划。

欧盟扬言,为了推动该计划落实,将这杆“合作共赢”的大旗在全世界面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前树起来,他们计划2021年至2027年砸钱600亿欧元,并以这笔钱撬动资本市场,再筹集、吸引3000亿欧元投入到该计划当中。

结果,“畅想”吹嘘的前景无限美好,可直至今日,该计划只闻其声、未闻动静。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欧盟也好,美国也罢,他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模式”。如今,反过来本末倒置的模仿中国速度与中国模式,必然水土不服、遭遇失败。

这也是美国“敌视”中国的原因。

明明中国的举动,他们看得懂,但偏偏模仿不了,也阻止不了,所以开始害怕。

原罪二:人民币崛起的势头和前景,让美元感到“威胁”。

其实,在人民币之前,能够威胁到美元的是欧元。

但一场俄乌冲突,不仅把欧元给“废掉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最担心的欧盟与俄罗斯“合体”,构建的“大欧洲”彻底成为泡影。

从那之后,人民币其实成了美元的“最大威胁”。

尤其是2024年6月9日,美元所仰仗的石油计价,也就是50年前签署的《石油美元协议》到期了,而直至如今,沙特始终没与美国续签。

换而言之,美元与石油“脱钩了”!

当然,也有消息称,美国一直在与沙特“商议”,希望能够续签。

不过,至今未能如愿。



如今,支撑着美元的是美国强大的“金融实力”,以及背后的武力。

美元虽然“未倒”,但美元的信誉,实际上已经崩塌了。

尤其当美国连俄罗斯这种“核大国”的国家、民众资产都敢没收的背景下,美元实则已经没有信誉可言。

同时,美元也没有黄金、石油等作为“价值载体”,承载美元的价值。

相比之下,人民币却扶摇直上。



如今,人民币又与石油挂钩。

在去年1月份和2月份,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相继宣布,石油结算货币可以使用人民币,而2024年全年下来,用人民币完成原油期货定价的合作总额,更是超过40万亿

就问美国心底“酸不酸”?

更何况人民币虽然不是“商品货币”,但中国的商品产能,却撑起了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与未来巨大的潜能。

反观美元,全靠金融和拳头,而且还无休无止的“滥发滥印”。

怎么“遏制”这股势头?



当然是“针对”中国!

原罪三:中国想要“染指”海权!

2008年和2009年,是中国与西方关系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者叫做“分水岭”。因为这两年,分别对应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发生在欧洲的“欧债危机”。

可以视作欧美由盛开始转衰的开始!

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逐步失去了那种“大国自信”,开始对我们警惕起来。



尤其是当我国开始改造“瓦良格”号,并且在2012年9月,将改造后的“瓦良格”号重新命名为“辽宁舰”入伍海军之后,美国的“敏感神经”彻底被挑动了。

因为美国知道,从中国拥有第一艘航母开始,中国海军将迎来“航母时代”。

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将拥有挑战美国海权的资格

所以,在辽宁舰服役的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做了一件事。



由他牵头,在2013年提出了具有极强排他性,其实就是“排挤”中国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简称“TTIP协议”。

当时,这个提议一出,我们就知道奥巴马这是奔着“围堵”中国来的。

所以,在同一年,也就是2013年9月,我国提出了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实就是“陆路丝绸之路”,以及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一带一路”倡议。



本质上,为的是破掉“TTIP”背后的“海上围堵”。

破掉的方法,其实就是“一带一路”背后的“陆权”与“海权”一起发展。

“陆权”博弈后来演变出了“泛亚铁路”,以及后来“爆火”至今的中欧班列。

至于“海权”博弈,包括前不久被叫停的长和集团与贝莱德之间的“港口出售协议”,本质上都是中美海权之争的外溢战场。

美国不允许中国“染指”海权,包括打造的“一带一路”海上贸易、港口。



但如今,中国“海权”、“陆权”并进的发展模式,早已成为美国“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所以,中国早就“荣登”美国“必除”榜单。

原罪四:中国制造业产能背后的“潜力”让美国感到“肝颤”。

2000年时,中国制造业产能只能算是“过得去”,能占到全球总产能的6%。

这个比例,放在当时总产能达到25%的美国身上,那是“毫无压力”。



23年后,中国制造业产能直接“飙”到了30%,而美国制造业产能却从25%,跌落至12%。

更关键的是联合国工业组织在《工业化的未来》报告中作出“大胆预测”,认为5年后,也就是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能将迎来“井喷”,从目前占全球30%多一点,直接飙升至占全球45%的产能。

试问,美国能不急眼吗?

要知道,这部分“产能”,也代表着“战时生产力”,即“战争潜力”

不止如此,中国产能所生产出的商品,更是占到了全球生产的商品总量的35%。



这一次,特朗普之所以歇斯底里的对华一再抬高“关税”,何尝不是借此测试中美“脱钩”之后,美国能否在商品上自给自足。

结果,显而易见。

这四点,就是美国对付中国的“理由”,也是欧美西方世界如此敌视我们的四大“原罪”

如今中美其实都迎来了“考验时刻”!



如果美国“压服”不了这个新崛起的“二师兄”。

那将证明美国“资本之路”,又或者说“美国模式”走到了尽头。

未来,“中国模式”以及中国所倡导的“共赢合作”将引领新时代。反之,“美国模式”将获得续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