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前三届运动会中,主导权一直由外国人掌握或外国人参与较多,这一情况在国内体育界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收回运动会举办主导权的呼声日益强烈。鉴于此,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国民体育法》,其中明确规定,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所有组织工作将由国人负责。
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100米决赛照片(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1930年4月,近代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杭州开幕。此次运动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几经波折,当时国民党元老、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趁杭州举行盛大的西湖博览会之际,力请继续举办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第四届全运会,最后全国体协全力协助在杭州举行全国运动大会,浙江省政府成立全国运动会筹备处,辟杭州东梅桥运营操场为运动场。
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纪念“尚武精神”紫檀背座银质盾牌 济南市市政府敬赠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作为北伐胜利后主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国民政府很是重视。其次为同年5月2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选拔优秀参赛选手,以期为国争光,洗刷“东亚病夫”耻辱。这次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完全依照远东运动会的标准来设定。
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相关照片(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来自14个省、7个特别市以及各地华侨代表队的22个单位参与,运动员人数达到了1640人,其规模远超前三届全国运动会。这是民国政府成立后,首次以政府名义组织并举办的全国运动会,由全国体育协会负责筹办,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中正参加开幕式,并站在桌子上发表讲话。值得注意的是,参赛单位首次被细分为省、市、特区以及华侨团体等多个类别。
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银质足球奖牌(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这次大会男子组的比赛项目包括田径、游泳、全能、篮球、排球、足球、棒球和网球等8个项目。女子组则首次设立锦标,其竞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和网球4个项目。此外本次大会还设置了表演项目,男子表演项目包括自行车及国术,女子表演项目则为舞蹈。
1930年4月7日《杭州民国日报》全国运动大会特刊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1931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篮球比赛银质奖杯(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在本届运动大会上,一位田径明星横空出世,他就是刘长春。在这届盛会上,刘长春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夺得了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的冠军,并荣获个人总分锦标,轰动了全国。他因此被誉为“东北短跑怪杰”,名声大噪。1932年,刘长春更是孤身一人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他单刀赴会的壮举,不仅振奋了国人的体育精神,也成为了追逐奥运梦想的一段佳话。这次破全国纪录的万米长跑冠军赵德新,也是辽宁选手,他与刘长春均为东北大学体育系学生,后代表中国参加东京远东运动会。
1932年中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官方总结报告书(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个人总分第一名合影照片。(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前排左起:符保卢、孙桂云、肖淑芬、黄树芳、周宇一(教育厅长)、李文成、吴梅仙、刘静贞、王渊,后排为:刘古子、杜连云等人。(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赠锦旗“尚武精神”,安徽省政府赠锦旗“强国之基”,广东省政府主席赠陈铭枢赠送锦旗“发扬士气”,上海中华**厂敬赠“女子第一”相框。)
在这届运动会上,有一位身高2米,如鹤立鸡群般的的天津男排运动员,名叫张锡祜,是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儿子。淞沪会战中,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壮烈殉国,年仅27岁。噩耗传来时,张伯苓创建的南开大学又被日寇的炮弹炸成了废墟:“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
1936年奥运会中华代表团总结报告书“本会主席董事张伯苓博士”“急起直追”题词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
《大公报》对近代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开会十一日,参加者十四省区、七市,选手达一千六百余人,可谓极从来未有之盛,预料今后提倡体育之风气,益有进展,诚国家前途大可乐观之一现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