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正全力冲刺第二季度开业,该院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233张。

作者|黄雨薇

来源|看医界

近日,据官方消息,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基于ACHS标准运营国际化二级综合医院,正全力冲刺第二季度开业目标,致力打造区域高端医疗新标杆。在未来,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将重点服务大湾区高净值人群及国际患者,通过远程会诊、国际转诊、国际医生出诊等模式,构建国际医疗协作新生态。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是招商力宝医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力宝”)投资新建的一家高端国际化医疗机构。该院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233张,将按照“小综合、强专科”模式建设,特色发展高端健康管理、妇女儿童等学科。

作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窗口,医院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民众提供精细化、国际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此外,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共建国际医疗中心,开展教学、培训、研究和创新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力宝太子湾医院月子中心已于2024年11月率先投入运营,其使用面积约3100平方米,配备近30间高端客房,为母婴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中印尼巨头联手,布局中国高端医疗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力宝成立于2017年7月,注册资本达1.58亿元,是招商蛇口与新加坡上市公司华联力宝医疗为在中国发展具有国际标准的医疗服务机构、打造具有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医疗品牌而在中国境内合资设立的战略合作平台,也是双方为开展医疗合作业务共同新设合资公司及并购合作项目的唯一管理决策平台。

该平台的背后,是中印尼两大行业巨头的强强联手。

其中,招商蛇口(001979.SZ)创立于1979年,是招商局集团旗下地产园区板块的旗舰企业。公里资料显示,招商局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香港,是在香港成立运营最早的中资企业之一,是百年央企、综合央企、驻港央企。2024年,集团全年营业收入9167亿元、利润总额2272亿元、净利润1872亿元,年末总资产达到14.7万亿元,

集团围绕“三医两康”——医药、医疗、医养、健康管理和康复五大板块,构建有针对性的产业布局。其中,医药领域被视为集团高度重视并持续投入资源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招商局集团在医药领域的并购布局可追溯至2018年对天津药物研究所的投资。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人福医药,凭借综合持有的23.7%股票表决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

华联力宝医疗是印尼力宝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力宝集团成立于1950年,由被誉为“印尼钱王”的李文正与印尼首富林绍良共同创办。作为印尼最大的金融控股财团,力宝集团通过西罗亚医院、康威医疗和华联力宝医疗,持续扩展泛亚医疗业务。目前集团在亚洲地区投资并运营约150家医疗机构,开放床位超过9000张,聘用医护人员超过10000多名,包括印尼、新加坡、日本、缅甸等近40家综合医院、近100间的连锁全科和专科诊所、医科大学、护士培训学校、12家高端护理院,多家医院取得了JCI认证。

此外,力宝集团旗下西罗亚医院集团是亚洲业态最全、产业化程度最高、JCI标准最深入的综合性医疗集团。集团业务版图广泛,控股企业中有20余家在各国上市,投资领域涵盖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百货超市、医疗及娱乐服务业等,总资产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除了在大湾区医疗领域落子,在长三角区域,招商力宝也加快了布局步伐。2023年5月,常熟招商力宝妇产医院正式举行开业启动仪式。官方资料显示,该院为二级妇产专科医院,同时也是常熟首家国际化高端妇产专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逾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约100张。医院立足妇科、产科、儿科三大主营重点科室业务,开展高品质特色妇产儿医疗服务的同时,将业务延伸至母婴照护、产后康复、医疗美容等个性化领域。

此外,招商力宝还在常熟、深圳两地打造了月子服务品牌“爱宝园”。其中,常熟爱宝园月子中心已于2023年3月正式开业运营。

开放加速,外资办医屡迎利好

经过多年探索,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市场机遇来看,外资在中国开办医疗机构正不断迎来利好。

以2010年为分水岭,在此前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家出台的文件中,对外商在国内投资医院还有着像“合资、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等方面的限制,2010年11月《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的下发,提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我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此举被不少人看作国家对外资办独资医疗机构释放出了政策信号。

2013年,随着中央发布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相继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配套政策后,不少外资独资医院抓住政策窗口期,原先串联的审批程序相继得到受理通过。

去年9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这一举措被视为又一重大利好。

紧接着,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四部门又印发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在试点条件方面,《方案》明确符合医保有关规定的医院可按程序申请纳入医保定点,并支持医院对接国内外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优化外资办医的运营环境。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有关情况。其中透露:在医疗领域,试点任务中包括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境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执业;支持开办外资护理学院等。再次彰显了我国持续推动医疗领域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

在持续政策红利加持下,越来越多外资医疗机构选择“落地”中国市场。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外资医院的进入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还可以助力部分区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升,满足更多人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同时,医生或者说医疗团队、患者、品牌的本土化选择也都是外资办医需要思考的问题,做到植根于“本土”、面向本土患者,再结合自身优势,才能迎来不错的发展。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