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报考难、学业难、就业难,是大众对数学这个基础学科的普遍印象。每年高考出分,有人琢磨选哪个专业才能逃离高数挂科的宿命,有人却毅然决然报考了数学。但某高考志愿机构统计了学生模拟报志愿数据,发现数学类专业进入理科生报考热度前十位,与大众认知中被“打入冷宫”的印象背道而驰。
实际上,数学类专业称得上是“冷门中的热门”,作为“古希腊掌管科学进步的神”,尽管数学专业不及其他应用学科那般备受追捧,但每年仍有大量的学子报考,而在数学类专业中当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受欢迎。
在我国,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的院校并不像英语之类的热门专业那么多,招生规模也不大,但经小编查阅多方资料后,找到了一所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很“能打”的高校,它就是——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 1945 年,在其发展历程中,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他们不仅为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还留下了如《高等数学》等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教材,自1980年恢复建制以来,数学系通过引进多位等国内外知名学者,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实力显著提升。
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建系之初的核心专业,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已培养众多遍布全球学术界、金融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更是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05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的数学与统计学院成为全国七个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之一。实力得到了“官方认证”
而这突出的成就,离不开顶尖师资力量。据悉,该专业所属的数学科学学院专职教师近10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10人,上海市人才计划9人,整个师资队伍以中青年为中坚力量,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更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含金量十足”的奖项。足以证明该校教师专业技能扎实,充分展现出该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
在优质师资的保驾护航下,同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高效落地,为学生职业发展筑牢根基。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同济大学展现出鲜明的跨界思维。2022年启动的交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将数学学科与交通运输工程A类学科深度融合,培养能够运用数学工具破解复杂交通系统难题的复合型工程师。毕业生既可进入数学领域深造,也可转向智能交通、航空材料等国家战略产业。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更使其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备多维度思维优势。显而易见的是,掌握更多其他学科技能的同济学子,必然会在未来的升学就业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力。
与大众传统认知不同,当今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数学人才更是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作为国内数学专业领域的顶尖学府,同济大学自然成为了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范式,对于想要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考生而言,大可将同济大学作为目标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