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华县艾岗乡洪山庙村辣椒田里,椒农周建涛驾驶辣椒移栽机移栽椒苗,种植合伙人苏雪英、解春兰在投苗台递苗,劳作声与欢笑声交织。



从“弯腰弓背”到“指尖轻点”

作为豫东有名的“辣椒之乡”,艾岗乡的椒农们曾饱尝移栽的艰辛。而如今,随着600多台自走式、手扶式移栽机开进田间,种辣椒成了件“时髦事”。“这机器可是个宝贝!”洪山庙村的周建涛拍着沾满泥土的移栽机,眼睛笑成两道月牙,“人工栽一亩地得花300块,咱这6000块的机器两天就能种完20亩,当年回本。”当天,半截楼村的樊家兄弟也指挥着自家买的“铁牛”在70亩田里来回穿梭。“机器栽的苗,株距行距分毫不差,深浅正好,苗子精神着呢。”樊小涛蹲下身,轻轻抚过一排排新苗,像欣赏艺术品一样。

从“跟风种地”到“订单农业”

天刚蒙蒙亮,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椒香。半截楼村李建设就急匆匆赶到谷合农业合作社,手里攥着刚买的“博士郎”药剂。“给‘新一代’椒苗打上‘出嫁药’,嫁到地里更水灵!”他乐呵呵地说。今年,艾岗乡的“天问5号”“新一代”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合作社里每天人来人往,活像个“辣椒选美大会”。“去年咱的鲜椒可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外地客商抢着要。”合作社负责人朱爱玲指着跟前的一排育苗池,一畦畦健壮的椒苗青翠欲滴,惹得她满眼憧憬。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村民刘小望正弯腰检查滴灌带,水珠从管壁渗出,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每一株幼苗。“可比从前大水漫灌强多啦!”他抹了把汗,掰着手指算账,“省水一半,省工三分,产量还能涨两成。”乡农业负责人指着阡陌纵横的田垄介绍:“现在全乡2万亩辣椒都装上了这‘毛细血管’,水肥直接‘喂’到根上,辣椒可以喝着‘营养液’长大呢!”

夕阳西下,艾岗乡的辣椒田里仍是一片繁忙。移栽机的轰鸣声、村民的说笑声、滴灌带的流水声,合奏出一支乡村振兴的“椒响曲”。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俊杰 通讯员 苏韵棠

编辑/魏鑫 审核/谢明 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