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屡屡“求锤得锤”的菲律宾不知悔改,还将“黑手”伸向了台海。菲方妄图干涉台海问题有什么目的?又是谁给了菲方这样做的“底气”?
近日,菲律宾政府公然挑战中国底线,妄图对台海局势“指手画脚”,包括放宽菲律宾官员“窜访”的限制,还声称和台当局“距离联合演练一步之遥”,遭到中方的严厉谴责和警告。
美菲勾连挑衅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资料图
小马科斯为向美国表“忠心”,已经不择手段
众所周知,尽管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最强硬,手段最恶劣,还拉拢了多个国家一同演习搅局,却对我们在南海的布局没有丝毫影响,反倒是菲方在这个过程中屡屡“求锤得锤”,损失不小。
因此,为了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小马科斯政府意识到,若能以“介入台海”为名深度参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中,可获得美国更多的军事支持(如装备升级、情报共享等),从而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更多筹码。
事实上,这并非菲律宾方面第一次对台海问题“乱插嘴”,此前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就曾表示已对菲律宾军方做出指示,要做好准备应对所谓“台海经济状况”。当时菲方还找了一个借口,表示这是为了“救援”在台湾地区工作的菲律宾劳工。
如今菲方更是连借口都懒得找,直接亮明了其野心,是什么在推动菲方急于将自身置于险境呢?
答案可能是当前小马科斯政府的处境并不乐观,菲律宾国内经济困境、社会动荡等问题长期存在,迫切需要一个借口来为自己凝聚国内共识。
美军部署菲律宾岛屿的反舰导弹系统
原本这个借口是中菲之间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但由于菲方的表现过于上不得台面,在南海的挑衅行动(如仁爱礁、黄岩岛问题)已遭遇中国常态化巡航的阻力。
而通过在台海问题上“试探”中方反应,菲律宾妄想借此评估未来在南海采取“强硬行动”的风险。
若中方对台海问题的反应显得“克制”,菲方就可能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底线同样存在“弹性”,从而调整后续的挑衅活动。
最后,菲方可能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介入台海”的名义,与美国、日本等国协同行动,菲律宾可借机提升自身在美国亚太地区盟友之中的优先级。
菲律宾急于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 资料图
美国的深层企图:借菲律宾分散中国注意力
当然,除了小马科斯政府自己急于“邀功”之外,美国在背后的推动,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美方深知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诉求是核心利益,直接对抗可能导致不可控后果。
因此,通过推动菲律宾在台海问题上“越线”,美国试图迫使中国在台海和南海“两线应对”,从而分散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资源。
此外,通过菲律宾等“代理人”来试探中国反应,美国可低成本验证中国的维权决心与能力。
与此同时,虽然美军的岛链计划已经“名存实亡”,但美方依旧没有断绝“重建岛链”的野心,台海和南海都位于第一岛链,任何一处有缺口都会使整条岛链失效。
这一点,从美军最近在不断用各种手段,加强菲律宾北部基地群(如巴丹群岛)的建设,这里面向台湾海峡,若整合美军装备与菲律宾部队,可成为第一岛链的“锚点”,直接威胁解放军进出西太平洋的通道,削弱中国依托近海防御的海权优势。
不过也不难看出,虽然美方在拼命掩饰,却依旧无法掩盖其深陷高债务、高通胀、地区战争泥潭等危机之中,难以承受与中国全面军事对抗风险的本质。
特朗普政府“让盟友出钱出力”的外交策略,决定了任何相信美国所谓“承诺”的国家,无非是被美国顶在了前线,用于吸引中方的“火力”,最终沦为“炮灰和棋子”。
美国的推动给了菲律宾“底气” 资料图
面对挑衅,中方该如何应对
虽然这次挑衅看似来势汹汹,但实际上我们对于菲方的这点伎俩早有预料,在南海问题上菲方节节败退,介入到台海问题中,菲方更是只会碰个“头破血流”。
为应对潜在威胁,近年来我们不仅在南海方向上已形成常态化巡航与岛礁基地化部署,这种不断扩大的岛礁雷达覆盖与反介入能力(如岸基反舰导弹、电子战系统),足以压缩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空间;
至于台海方向上,通过东部战区联合军演强化跨海作战能力,我们已经充分展示了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的实战能力,若菲律宾基地群介入台海,中国可针对性部署防空反舰火力,让其领教干涉别国内政的代价。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强化东盟框架下的统一立场,利用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复杂态度(如马来西亚、印尼反对域外力量介入),推动“南海问题非军事化”共识,孤立菲律宾的冒险行为。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菲方“大胆妄为”的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操弄,通过揭露菲律宾“台海救援”谎言,强化“台海稳定=地区稳定”共识,都是我们回敬抹黑诬陷的有力手段。
归根结底,菲律宾在台海问题上的小动作,本质是美国战略压力与中国核心利益的碰撞。
我们需清醒认识到: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南海-台海链条上的“马前卒”,其挑衅行为背后是美国试图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中国战略资源的长远图谋,我们不可轻易上当。
这样的局面并不会长期持续,美方的衰落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一旦失去了美国这个带头搅局者,其一众盟友自然撑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长时间的对峙和消耗,最终获利的不会是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