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法律人对自己能发挥多大的价值,还是太欠缺想象力了。

现在中文互联网上关于法律背景人才的职业去向,无非是:

体制内

律师

法务

在我看来,还是太局限了。由于发展阶段还处于初级的原因,知识型服务的细分赛道还如此粗犷。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全球法律市场最大、商业最活跃的国家,美国。

和国内曾经将进外所红圈奉为圭臬的氛围不同,在美国,顶尖法学院的学生,并不是人人都想进入big law,也不是人人要做议员从政。相反,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职业,实则回报颇丰。

今天我们先介绍 lobby 游说。

这个词在中文语境,可以理解为说客,颇有些类似春秋战国在各国之间游走的谋士们,凭借聪明才智和绝顶口才倾倒一国之君,左右国家政策。


精明如老美,将这项活动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行业。游说公司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当前法案或将要在国会进行投票表决的法案的信息,并为了客户利益而寻求法案条款的修改。因习惯上国会是民意的表达机构,游说人员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国会议员及其助手,尤其是国会中有影响的议员和一些小组委员会的负责人。



专业的游说者在华盛顿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熟悉国会的运作模式,和很多议员交往密切,善于充分利用法律提供的空间,还在近千个向政客提供资助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和近70个议员竞选委员会内任职。他们的客户主要是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和外国政府及企业。

据独立监督组织的统计,当前华盛顿的说客人数约有3.5万人,平均一名议员周围围着60名说客,每年花在议员身上的人均费用达到了500万美元,华盛顿游说业的年产值已超过30亿美元。

比如纸牌屋里男主惋惜自己曾经的爱将为了金钱离开国会山,进入了游说公司,也足以说明游说公司还是很赚钱的。


我们熟知的字节跳动等中国公司,这些年在美国的围追堵截下,也投入大量资金在政策游说上。


美国一直有相当数量的说客是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律师,律师对相关领域立法活动的了解和沟通技巧都为成为说客铺好了道路。像哈佛等知名法学院都对游说行业有所介绍。


当然,鉴于我国国情不同,美国的游说行业肯定不能移植。话虽如此,有些职种在功能上有些类似:

企业的政府关系或公共关系部门工作人员

行业协会工作人员

政策研究与咨询人员

下一篇介绍和律师行业非常类似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的咨询行业。

欢迎在各大平台关注我:

公众号:邓小闲之辩:原创文章;欢迎投稿

小红书/抖音/微博:邓小闲koki

欢迎联系我微信,m61502202,好友申请请说明来意

律界百晓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5.

6.

7.

8.

9.

0.

日本反对日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0.

31.

32.

33.

34.

3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