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检查出结节常常使人心生恐慌,一方面担心是否属于恶性,另一方面又对它们如何防治感到迷茫。结节有哪些基本种类?它们和癌症究竟是“远亲”还是“近邻”?来听听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刘煊的解读。


记者

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长结节?它们和癌症的关系如何?

刘煊

在医学世界里,结节是指身体组织内出现的、边界相对清晰的小肿块,多发于甲状腺、肺部、乳腺、肝脏、皮肤及皮下和淋巴结等部位,它们就像身体里的“不速之客”,虽然名字都叫结节,但它们的“性格”和“脾气”却大不相同。

比如说乳腺结节,它不是一种病,只是个影像学上的小疙瘩。大部分发现的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比如纤维腺瘤、乳头状瘤,或者增生的结节,少部分才可能是恶性肿瘤。

在这里教大家一个自检方法:月经后一周,用手指画圈摸全乳,如发现有硬块、凹陷、橘皮纹就需要迅速就医。年轻人可首选超声检查,40岁以上人群可以做钼靶检查,让钙化灶无处遁形,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推荐给高危人群。

甲状腺结节大约有5%是恶性的。其实在临床上,只有极少数巨大甲状腺结节可能会有局部恶变的可能性,而其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在很小的时候就是恶性的,都不是由原来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变化进展而来的。所以,一个小的甲状腺结节,一开始就是恶性的,也不会变成良性;一开始是良性的,也基本不可能变成恶性。对于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比CT强得多,彩超可帮医生看结节形态、有无钙化,一键定“善恶”。

记者

除了常见的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还有一种结节备受关注,这就是很多人都闻之色变的“肺结节”,肺结节癌变的可能有多大?如何甄别?

刘煊

肺结节是癌症早筛界的“头号通缉犯”,别看它低调潜伏,但恶性风险却比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都高。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出现,大量肺结节浮出水面。如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千万别慌张,肺结节的良恶性是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判断的。

首先是看密度。纯实性结节就像“水煮蛋”,整个是实心的,恶性概率相对较低;纯磨玻璃结节更像“鸡蛋清”,密度均匀,恶性概率也不高,即便是恶性的,其程度也不高;混合性结节类似“荷包蛋”,周围是半透明的“鸡蛋清”,中央是实性的,恶性的可能性最大。

然后是看大小。均径不到8毫米的微小结节,恶性的概率较低。查出均径为8毫米以下的小结节性质不易判断,以保守观察为主,查出者6~12个月需要复查;直径超过8毫米的结节,尤其是超过10毫米(1厘米)的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其恶性概率明显增加。建议积极到医院进行评估,包括增强CT、PET-CT、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第三是看形态。如果遇到长得比较丑的结节,例如,医学描述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等,我们要特别注意,它们可能是肺结节的恶性征象。肺结节的形态学分析需综合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密度及周围组织改变,结合动态随访进行评估。

第四是看数量。如果是单发的结节,伴有形态学上的变化,比如上边提到的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等,必须高度重视,尽早就医,积极活检或手术。如果是多发结节,需结合结节的分布情况、钙化情况以及临床背景,优先排除感染或转移,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决策。

记者

结节发生的原因何在?从中医角度如何防治结节?

刘煊

结节到底是癌症的“远亲”,还是“近邻”?建议大家还是要拿着体检报告,到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首先明确良恶性;其次,再根据其性质,选择单纯随访或已病防变的治疗。

德国科学家Rudolf Virchow提出的种子与土壤学说告诉我们,土壤是反复滋生种子发生发展的重要微环境。蘑菇在潮湿环境中需密切监控,早期摘除,防止恶变,甚至摘除蘑菇后,还要同步改善潮湿微环境,才能避免蘑菇再生。

中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不仅是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可量化、可干预的状态。“体质是生命的密码,读懂它,才能已病防变、未病先防”。防治结节,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达到已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作用。

刘 煊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内教研室主任。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癌前病变,以及内科杂病的临床工作,树立了“早防早治、全程治疗、以通为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特色。对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肺结节、乳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病、胃炎伴肠化(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腺瘤等癌前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综合诊疗有独到之处。


撰稿:赵 立

视频/制图:季佳佳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