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持续开展“宝山好人”季度选树发布活动。经基层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议、社会公示等流程选树出2025年第一季度“宝山好人”9名。


以上名单以类别和姓氏笔画排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2025年第一季度“宝山好人”

爱岗敬业


杨玮,女,1979年出生,顾村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业援助员,先后荣获“宝山区金牌就业援助员”“宝山区优秀基层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星级职业指导师’”等荣誉称号。自2011年从事基层就业服务工作至今已有14年,在就业帮扶的道路上,她始终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求职者们点亮希望之光。在就业帮扶过程中,为了能让每一位求职者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得到帮助,她开启并践行“7×24小时就业帮扶”机制。无论是工作日的忙碌时段,还是深夜、节假日,只要求职者有需求,她都会迅速响应。同时,她将关注就业心理健康融入日常帮扶工作中,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了求职者们的“心理疏导师”。2022年杨玮成为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师,至今通过上海人社、随申办APP提供专门职业指导预约近200次,成功预约并指导149人,经指导后就业107人。一对一帮扶高校毕业生67人,经指导就业58人。日常接待并指导就业困难人员300余人,匹配推岗1297次。参与高校职业指导2次,授课1次。杨玮对待每一位求职者,都如同家人一般,以家人般的关怀给予温暖,以共情能力给予力量,以积极行动拓展机会,成为求职者心中的“就业引路人”。


陆帅珺,女,1987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先后荣获宝山区德育教学能手、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指导者、宝山区少先队工作先进个人、宝山区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16年她始终秉持“把教育生命和孩子的生命成长连在一起”的教育理念,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深耕家校间,辐射教育智慧。她致力于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的传播。在市级媒体平台,她先后做客《懂我吗?》和《教子有方》栏目,为家长答疑解惑,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分享班主任工作的优秀做法。用老陆点赞,点亮成长之路。班级自主举办课本剧表演活动,一年级的孩子们积极组队、认真排练,她为孩子们定制老陆点赞的奖杯,让孩子们收获了自信和勇气。学期末,她组织孩子们用套圈游戏来获得学期奖励,孩子们手里紧紧攥着“老陆悄悄话”的鼓励,倍感温暖。老陆点赞,点的是赞,点亮的是孩子们内心的自信,点燃的是孩子们无限的成长潜力。“老陆点赞”成了孩子们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点缀他们的成长之路。

助人为乐


嵇云峰,男,1990年生,宝山区吴淞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他用行动践行着勇于奉献的精神,用爱心传递着代表希望的“生命火种”。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血液疾病患者重获新生,于是主动采集血样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一份力量。从登记采样那一刻开始,他从未动摇捐献意愿,始终坚守着无私奉献的初心,表示“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准备着”。2024年底,他接到了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年仅4岁的白血病儿童初步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并调整时间安排和身体状态,积极配合完成高分辨检测。经过连续4天的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后,他在入院后的第五天正式完成4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了上海市第683例、宝山区第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的“生命火种”不仅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也帮助人们消除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误解,鼓励了更多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用点滴热血汇聚爱心,以小爱成就大爱,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蒲公英”老爷叔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2年,由13名平均年龄66周岁的退休居民组成,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4场,服务时长3285小时,曾荣获2023年度宝山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聚焦社区治理,成为鼎苑社区“老有所为”的典范。精准服务,破解社区难题。团队针对社区痛点实施“微改造”“点亮回家路”项目,修缮老化路灯及腐蚀灯杆,消除安全隐患;“绿色家园”项目中认领中心花园绿化带,定期修剪养护,带动居民共建。民主协商,推动社区共治。牵头制定《鼎苑居民区住户守则》,通过议事会、问卷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将环境卫生、宠物管理等纳入社区“软法”,建立监督机制,实现居民深度自治。榜样引领,守护社区安全。作为上海市消防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团队开展常态化安全行动。每日巡查劝阻非机动车上楼;组建夜间巡逻队保障社区安全;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清理楼道杂物。团队将持续弘扬志愿精神,创新治理模式,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注入“银色活力”,让“蒲公英”精神在社区绽放光芒。

平安建设


丁群,男,1952年生,宝林九村退休居民。2025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晚8时许,宝林九村发生惊险一幕:一名老人头朝下悬挂于高层窗外,仅靠左脚脚踝勾住半开的窗户,随时可能坠楼。危急时刻,72岁的退休居民丁群临危不惧,上演了一场生死救援。当晚,丁群与妻子正在家中休息,忽闻窗外传来微弱呼救声。他立即披衣外出查看,循声发现同楼栋一名八旬老人身体完全悬空在十几层高的窗外,仅剩左脚卡在窗缝中挣扎。面对老人羽绒服厚重、施救窗口狭窄的困境,丁群果断探身窗外,左手紧抓老人脚踝,右手拽住其后背衣物,用腋下死死抵住窗框发力。年过七旬的他拼尽全身力气向后拖拽,终将老人从死亡边缘拉回室内,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十几层的高楼,寒冬的黑夜,年逾古稀的丁群只身救人,邻居都表示担心。他却说:“当时只想快点救人,顾不上别的了。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李彦福,男,1974年1月生,上海爱之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保安;夏宗学,男,1967年7月生,上海爱之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秩序员。在香逸湾小区,他们俩是小区居民信赖的守护者。2025年2月16日清晨6点50分,李彦福刚到岗,就听到路人传来北黄泥塘桥上有女子疑似轻生的消息。他立刻警觉,远远看到桥上的女子后,迅速奔去。他靠近后发现女子满身酒气、情绪激动,焦急地劝说,却无果,便马上报警。突然,女子纵身跳入河中。李彦福大喊“不好”,一边用对讲机呼叫巡逻岗的夏宗学,一边脱衣下水。彼时天气寒冷,河水冰冷刺骨,女子身处河面中间,情况危急。夏宗学接报后,骑电瓶车火速赶到,毫不犹豫跳入河中。二人艰难地朝女子游去,一人托举,一人拉扯,河水冻得身体麻木,可他们只有救起女子这一信念。经过近10分钟的奋力营救,他们终于成功地将女子救到了岸边,众人合力将女子抬至安全处。随后,110民警也赶到现场处置。看到女子脱离危险,浑身湿透的李彦福和夏宗学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直到第二天,物业公司负责人和居委会在居民的谈论中才知道了这件英勇救人的事迹,而他们只是腼腆地说:“这是应该的。”


陈德骅,男,1958年生,张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先后荣获“中华孝亲敬老十大楷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部“二级英模”、“上海市第二届平安英雄”等多项荣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数次。曾经他是身着藏蓝警服,扎根社区40年的民警,退休后,他投入张庙社区人民调解工作之中。他热爱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心强,方法多、点子活,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2022年,成立“陈德骅人民调解工作室”,3年来,共化解362余件社区矛盾纠纷,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积极弘扬“枫桥经验”。创新总结出“四心调解法”(细心探情况、热心拉家常、爱心摆道理、耐心普法律)。“四心调解法”处理家庭赡养纠纷,成功修复亲情裂痕的精彩案例演绎荣获上海市调解技能大赛第一名,荣获一等奖。不断放大“综合效应”。在他倡导建议和实际参与下,街道构建了“家庭—楼道—小区”的立体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守望相助家庭组”,形成“楼道和谐共同体”,搭建“小区民间议事厅”,带领工作室团队以点带面地提升整个张庙地区调解员的能力水平。

诚实守信


张嘉雯,女,1995年生,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层技术人员,曾获得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2020年、2022年二等奖、2023年三等奖等荣誉。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者,她既是安全的守护者,更是诚信的践行者。求真务实,精准检测。农产品检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作为检测人员,从采样制样、检测分析到出具检测报告,她始终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坚持规范操作、精准检测,为农产品监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保障服务。她和同事们携诚信之心,用真实准确的数据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法依规,诚信监管。身为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她砥砺前行,以学促干以干践行。围绕“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管工作,从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到实施长效管理,从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到开展证后监管,她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学习相关标准规范,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依法依规,诚信履行监管工作职责。她与同事们同心协力,将诚信兴农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和农安监管工作中,为保障宝山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贡献力量。

孝老爱亲


王美娟,女,1960年7月生,杨行镇紫辰苑小区居民。每天清晨,都能看到64岁的王美娟搀扶着婆婆漫步林荫道的场景,婆媳俩的身影满是温馨。她以平凡日子里的坚守,为孝老爱亲写下最美注脚。嫁入即孝,日常暖亲。自踏入婚姻,王美娟便担起照料公婆的重任。清晨五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她已轻手轻脚起床准备早餐。婆婆胃寒不能吃冷食,她总把热粥煨在砂锅里;公公牙齿不好,她就变着花样做软糯的糕点。寒夜背亲,急难显孝。一个寒冬深夜,公公突发高烧,身高仅1米55的王美娟,瘦弱身躯却爆发出惊人力量,在冰碴路上艰难步行两公里去医院,在危难时刻彰显出她作为家庭成员的担当。一“册”一“历”,温情守护。2010年,公公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王美娟迅速为家具包防撞条、卫生间装扶手、床头备温水。当公公病情加重、昼夜颠倒时,她陪着老人在月光下翻看相册,安抚老人情绪。公公离世后,王美娟全心照顾婆婆,绘制“健康日历”记录婆婆健康数据与饮食禁忌。疫情期间,从未接触过视频剪辑的她,戴上老花镜学习,为婆婆制作跳操电子相册,让婆婆的生活充满欢乐。40年,王美娟用14600个朝暮编织的孝心长卷,给出了关于“何以为家”的最美答案。

假期别再人挤人!来宝山中成智谷撒欢吧~

咖啡券、文具、户外用品免费兑换!“宝山汇”APP积分商城大焕新

宝山滨江的这座宝藏公园太适合假期来打卡了!

通讯员:方洁茹

编辑:秦天宇

资料:宝山文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