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票房总计300多亿,一个票房总计200多亿,加起来总共500多亿,这个数据在内娱堪称无敌了。

他们是喜剧里的笑点制造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成名场面。

他们是欢喜冤家,一两句话能成为引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的笑梗。

银幕上他们是最合拍的搭档,私下他们是很好的朋友。

沈腾马丽这个组合,给观众带来太多的欢乐了。

他们的合作已经形成一种大众印象,喜剧界中公认的“王炸”组合。



但他们也只是合作伙伴。

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他们是夫妻搭档。

实际上,他们只是同事关系,有着各自的家庭。

最新电影路演上,马丽情绪激动坦言十多年来,她的家人和沈腾的家人被“CP粉”网暴,导致家人深受其扰,他们甚至都无法一起出门,还表示“最坏的结果是我们就不合作了。”

喜剧界没有他们,那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欢乐呢?

没想到,带给大众快乐的背后是他们多年来默默承受外界一些过度关注声音干扰。

沈腾和马丽出场,向来是双剑合璧的威力。

他们都是开心麻花的签约艺人,同时也是开心麻花的功勋元老演员。

以前他们是“台柱子”,现在因为外界各种各样的负面热议,转向“选择性合体”,逐渐去“沈马化”,而是寻求个体独立发展。



其中原因,导致很多人自《夏洛特烦恼》后心心念念的合体,到了2024年才有了一部《抓娃娃》。

沈腾于2003年加入开心麻花,属于团队早期阶段的核心人员。

活泼的个性,出众的样貌和表演天赋,沈腾很快展现出独特的喜剧风格路线。

游刃有余的实力掌控拓宽了他的舞台发展方向,站在舞台表演的次数越多,积累的舞台经验和临场反应越熟练。

2005年,马丽在贺岁舞台剧《满城全是金字塔》中的表演引起开心麻花导演彭大魔注意。

舞台上的马丽专注投入表演,高潮部门展现强大爆发力,这种独特的天然爆发具有情绪感染力,对调动现场氛围具有很强的互动效果。

虽然导演认可她的能力,但也没有冲动到直接签约为旗下艺人,而是特意让马丽客串话剧《疯狂的石头》‌。

彼时的马丽是一个正剧演员,转型到喜剧风格是否能驾驭得了,表演方式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仍是一个未知数,客串角色其实也算是导演安排的一个测试。

戏份不多,但马丽用出色的表现完成了。



这次客串再次验证马丽就是他们团队需要的人,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时间,彭大魔主动邀请马丽加入他们的团队。

马丽珍惜向上的机会,立马转变表演风格,钻研喜剧表演方式。

不过,毕竟转换了太快,刚进来的时候,她面临转型的挑战。

与团队的初次真正碰撞,她表现出格格不入。

那时候的马丽对自身条件不自信,从内而外呈现自卑感,“不适合影视圈”的自我否定是跟开心麻花需要的松弛、随性、接地气格格不入。

陷入退缩的困境的时候,沈腾以前辈的身份带着她向前闯。

沈腾在当时是公司的主要培养对象,正缺少一个默契搭档。

沈腾对他们合作的潜在力迸发具有前瞻性,推荐马丽一起参演舞台剧。

《乌龙山伯爵》中的成功奠定“沈马”组合后来长远的并行之路。



沈腾临时编词,马丽能毫无破绽接住,熟悉彼此的状态,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让他们在多种场合中成就经典名场面。

春晚小品《坑》中,马丽和沈腾正沉浸在自己的角色,沈腾很自然地拍了一下马丽的后背,结果羽绒服爆了。

当时两个人的反应都是被吓了一跳的惊恐回头看,眼中透着紧张,但只是一瞬,他们恢复神情。

沈腾一句“羽绒服开屏了?”,缓解尴尬的怔愣,惹得现场笑声不断。



马丽出场鞋跟断了,甩在身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捡起来,放回衣兜里。

《扶不扶》中,沈腾说了原本属于马丽的词,他说完了,正常人的反应救场反应肯定是重新找新的词来应答,马丽当即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台词:“他说的全是我的词呀”。

马丽的回答,既是提醒沈腾,也是再给他们重新找一个接话茬的切口,沈腾接着回:“那玩意儿谁说算谁的呀”‌



不仅完美化解尴尬,还利用失误创造他们作品中的经典片段。

《还不还》中,沈腾和马丽都叫错了名字,沈腾一个幽默的“别跟他学哈”,立即加深角色贪财的特性,正好形成巧妙的形象印象加固。

马丽的失误,他用音量盖过了,所以在现场听不到很明显的失误。



2025年的春晚,沈腾和马丽压抽出场,其中有一个马丽霸气徒手开啤酒瓶桥段,可是不管她怎么用力,酒瓶就是怎么也拧不开,现场和全国观众都在看,此时是冷场的话就是节目事故。

眼见气氛开始尴尬下来,沈腾在一旁尽力救场。

马丽太过着急了,酒瓶一开,喝得太多了,于是当场喷出来了。

这样的场面在其他人手中可能是一个大事故,但是“马丽”组合扭转成为他们喜剧小品中的爆笑场面。



全国人民都在看,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轻易被发现,但是他们小品的容错率在于能将错误转为一个重要意料之外惊喜效果。

这些方法在舞台表演经常被用到,但前提是临场发挥一定要稳,不然只会适得其反,越偏越远。

他们之间的默契总能在作品上碰撞出火花。

完美应急救场,恰恰是他们在失误面前最考验彼此之间的默契感的时候。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他们的作品没有失误,全都是意料之外的亮点。

他们的合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话剧、小品、电影。



小品舞台无敌,电影领域,合能一起打天下,分也能各自撑起一片蓝天。

影版《夏洛特烦恼》一炮而红,见证他们喜剧演员之外,多了电影演员的身份。

发挥喜剧优势,用时空穿越的叙事展现珍惜眼前人的主题。

沈腾深入情绪,演技层层递进,把夏洛逐渐在虚荣、迷茫中觉醒演绎得生动。

马丽演出马冬梅的深情和执着,为爱冲锋在前,沉浸在喜欢勇敢追求的追爱之路,她爱人的精神具有一股力量感。



《夏洛特烦恼》里的青少年时期的意难平成为一个心结,但最后的结局告诉每一个观影者珍惜爱人的道理。

《抓娃娃》中,他们的富豪夫妻达成穷养孩子共识。



搬进破旧的老房子,表演一家人生活潦倒的样子,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人中龙凤,带一家人走向新征程。

他们的电影不只有喜剧的笑乐,还有生活中的现实思考,挖掘的深度值得反复回味。

《西虹市首富》和《飞驰人生》中,沈腾没有老搭档,可是电影票房和热度不减,创造出不俗成果。

而马丽也在《羞羞的铁拳》中找到一个人能撑起一部喜剧的高光时刻。

他们缺的从来不是个人能力,是一个好的剧本和一个展现实力的舞台。

不需要捆绑在一起才能赢,一个人撑起领域内的最佳是他们在娱乐圈拼出的结果。

惺惺相惜的同事关系更像是一种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马冬梅一角,导演的最初选择并不是马丽,知名度和长相被资本排外,但沈腾力挺马丽出演。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沈腾因为受伤不能出场,让出机会给马丽代演,比赛结果是他们的团队夺得冠军。

正如马丽所说“腾哥是我的伯乐”,一直在前方给她站在更大舞台的机会。

他们在很多场合维护对方,考虑对方的感受。

《独行月球》中,沈腾评价马丽的表演将高冷与责任感结合得恰到好处。

他还公开表示“最想合作的女演员永远是马丽”。

《王牌对王牌》节目中,沈腾和贾玲一直是最佳搭档,但是有一期马丽来了,被提问在贾玲和马丽之间做选择,沈腾选择了马丽。

外界对马丽的颜值进行抨击,沈腾会真诚地说“马丽的美在于真实,喜剧演员的皮囊不重要。”

马丽暂别舞台,沈腾说“她的内心更柔软了,表演更有深度”。

他们在公共场合毫不吝啬对对方的实力认可,在专业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兄妹”一样彼此扶持在演艺圈闯出一条喜剧演员之路。

喜剧演员到娱乐圈的影帝影后,他撑起更大的舞台,走向更远的艺术创作道路。

他们的今天的成就只会对影业具有促进作用,不合作才是娱乐圈的一大损失。

关注演员作品而非个人私生活,给予演员事业和家庭生活分离的空间,才是一个演员一起发展、前进的方向,也让观众能够在银幕看到更好作品的好电影。

一部作品的品质和深度才是每个人值得共同探讨的地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