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山东军区整编的八个主力师中,六个师挺进东北,这几个师也并非都是师长带队,其中还有副师长。那么,这几位在东北都谁担任过纵队司令员一职,其他人都是什么职务?

第一师的师长梁兴初



提起梁兴初,很多人都晓得他是赫赫有名的梁大牙。抗美援朝期间,他率领的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称号。

梁兴初是一位名将,战功赫赫。他是1930年参军的老革命了,参加过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作战勇猛,指挥有素。抗战开始后,梁兴初奉命奔赴山东,支援山东抗战,开辟了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曾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任独立旅旅长,受到陈毅的表扬。

在抗战结束后,梁兴初又率领山东1师千里跋涉,进入东北。没多久就担任了1纵队副司令员兼师长。1947年,他调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队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参加了夏季攻势作战,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10纵队司令员。

辽沈战役期间,梁兴初曾带领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全力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第二师师长罗华生



与那些赫赫有名的战将相比,罗华生的名气有些“默默无闻”。罗华生1930年参军,年轻时参加了安源工人暴动,后来参加了红军。担任过红一方面军2师4团团长,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攻占腊子口等重要的战役和战斗。

罗华生是政工干部出身,但打仗也是一把好手。抗战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五旅政委,后又担任新四军独立旅政委。

抗战结束后,罗华生奉命率领第2师来到了东北。不过他很快就离开了第二师,副师长贺东生接替了他的位置。而他却去了地方,改任为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这一调动对他影响很大,毕竟地方军区工作与野战部队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

到了1948年,他才又在东北野战军独立第7师任职。但是他的职务也没有升迁,还是师长。部队改编后,他又继续担任四野第39军第152师的师长,并率部南下。来到广西以后,他兼任为南宁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政委。

第3师副师长胡奇才



第三师的师长是王建安,这也是一位猛将,资历非常老。他在抗战胜利后留在了山东,率部挺进东北的则是副师长胡奇才。

胡奇才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他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政委,级别也不低。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第二年去了山东,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任副司令员,不久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鲁中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从此坚持鲁中抗战达七年之久。

抗战胜利后,胡奇才任山东区第三师副师长,率部急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6年2月,辽东军区的部队进行调整,胡奇才任第4纵队副司令员。

后来司令员调离,他成为接替者,担任了纵队司令员,并且在新开岭打了一个漂亮仗。但没多久他旧伤复发,于是离开部队到大连医治。回来后,他仍然为副司令员,尽管不满,但还是接受了组织安排。

第五师师长吴克华



吴克华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担任过团长一职。

抗战爆发后,吴克华曾秘密赶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后去了山东,担任过支队司令员,也曾是第5旅的旅长。此后,又成为许世友的副手,担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他率部奔赴东北。到东北后,原胶东过海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二、三纵队,吴克华担任2纵司令员。1946年1月下旬,二、三纵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后,他担任4纵司令员。

然而,他刚当上司令员没有多久部队遇到一次重要战斗,在围剿新6军一个团时,遭到重创伤亡两千多人,这就是沙岭战斗。战后,吴克华因病离开纵队到后方治病,副司令员接手。不过吴克华后来又回来担任了司令员一职,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吴克华等人率部阻击国民党军,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吴克华任第41军军长,并率军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继而挥师广西,他也又任第15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等职。

第六师副师长蔡正国



师长是聂凤智,是许世友麾下的得力干将。部队则由副师长蔡正国率领,奔赴东北战场。

蔡正国1932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曾在于都公略步兵学校第一期学习,担任过第三军团教导营第一连党支部书记、第三连排长等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蔡正国任115师教导大队三队队长,后升任团参谋长以及团长。在山东他也担任过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团长,是许世友麾下的一位猛将。

抗战胜利后,蔡正国升任至山东军区第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到东北后经过整编,蔡正国先后担任第二纵队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参谋长。四纵的司令员是吴克华,他们也是山东军区的战友。后来,蔡正国又担任十一师师长、十师师长等职。在塔山阻击战中,第十师是守卫部队,蔡正国亲临前线指挥,率全师抗击敌人,5天5夜不下战场,守住了阵地。

1949年7月,他已经升任40军的副军长。建国后,蔡正国随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并且担任了50军代军长,主持全军工作。可惜的是1953年初春的一天,蔡正国在战场指挥部遭受美军空袭,最终牺牲,他也是最高级别的牺牲将领之一。

第七师师长杨国夫



杨国夫很早就开始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初,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担任红军游击队分队长、特务队队长,活动于鄂东北、豫东南一带。红军时期,杨国夫曾担任红1军团第4师12团团长。

抗战开始后,杨国夫奉命到达山东清河区组织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担任过清河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等职,是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

抗战胜利后,杨国夫跟随大部队一起挺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师长,后来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

6纵队首任司令员是陈光,他是一位资历很深的将领,抗战期间担任过代理师长,级别可不低。陈光因为和上级的矛盾被调离,接替者是洪学智。洪学智曾经是新四军第3师的参谋长以及副师长,对第7旅等部队比较熟悉,由他接任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到了1948年3月,洪学智去干部队办学,黄永胜接替了他的职务。6纵先后三次调换司令员,杨国夫的职务都没有变过。毕竟,从资历上看,杨国夫与上述三位还是有些差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