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金星凌日上演。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场天文盛况,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这辈子看不到下一次了。

因为下次金星凌日在2117年。

所谓金星凌日,就是从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阳表面重叠,在太阳上形成一颗“美人痣”,持续大约几个小时。

其原理很容易理解,在地球上向太阳方向可以看到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由于其他行星在地球的外侧,看不到火星凌日、木星凌日。

想象一下,如果在遥远的外星球,对太阳系进行观测,恰好遇到行星凌日,尽管无法直接观测到行星,也能通过太阳亮度的变化来推测出行星的大小,甚至可以通过光谱测算出有没有大气层以及大气的一部分成分。

这就叫凌日法行星观测。

NASA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寻找宇宙中的备选地球,就用这种方法。

在观测过程中,天鹅座的一颗恒星引起了关注,它叫做KIC 8462852,也被称为塔比之星(Tabby's Star)或博亚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

2015年,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恒星的光度出现了不规则且大幅度的变化,现有的任何科学理论都很难解释这个现象。

有人认为可能这颗恒星正在被外星生命建造“戴森球”。

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一种假说,认为高等文明可以用人造物质包裹恒星表面,直接采集能源。


这个包裹起来的球状物,就叫戴森球。戴森球有很多种变体,比如环状、多层、壳状等。

最低级的戴森球是什么?

太空光伏板。

比较科幻的是,中国的戴森球方案“逐日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已经起步,验证系统已经于2022年通过验收。


这意味着,光伏远没有过剩。

光伏的未来是什么?把光伏板发射到天上去!把电力输送回来!

一、光伏产业的崩盘

不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24年,中国光伏企业全面折戟。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

想当年,尚德、赛维LDK、海润、中电、旭阳雷迪、汉能集.. ...

这些名字曾经如雷贯耳,如今纷纷偃旗息鼓。重组的重组,破产的破产。

每一个行业的巅峰,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宏观视角来说,只要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中国企业,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成长,那就是赚的;但从微观视角来看,具体到每个企业,赢了就是行业霸主,输了就破产倒闭,从企业家到员工,利益都会受损。

不仅光伏,其实每个行业都是如此。从政策导向开始进入,然后随着行业的发展实现了不依赖政府补助的盈利;然后市场需求上升,新一轮玩家蜂拥而至,然后出现兼并,最终赢家通吃,仅剩下几家巨头。

2024年的行业危机,苗头出现在2018年和2019年。

2018年底,欧盟取消了光伏的双反;2019年6月,月美国豁免双面发电光伏组件201关税(但2020年又取消)。

中国的光伏产业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旅,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到了2022年,全面爆发,超过11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业。

据测算,2024年中国光伏设备的产能,差不多比全球需求量还要多40%。

从数字上看,妥妥的过剩。

当然,星空君认为,看问题还是要辩证地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能过剩是好事:出清行业劣质企业,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个时候,现金流至关重要。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二、隆基绿能“最艰难的一年”

2024年,隆基绿能实现营收825.82亿元,同比减少36.23%,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减少180.15%,扣非后净利润-87.47亿元,同比减少180.74%。


亏损两大原因:

一是由于2024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价格分别下降39%、50%、30%左右,量增价跌导致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同比下降。同时,全产业链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公司部分产能未能充分利用,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二是光伏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产能逐渐被淘汰,公司部分旧产能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此外,公司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HPBC 1.0产品因功率和成本未能拉开与竞品的差距,大规模投产后库存急剧上升,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2024年下半年停产该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导致停产损失。

公司的2023年年报就已经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了。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称,重大危机是转型变革最好的催化剂。2024 年,我们在复盘反思的基础上,果断推出产品、成本、产能投资的深层转型。

三、海外市场

星空君认为,光伏行业的未来在海外。

2024年第一季度,隆基绿能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5GW组件合资工厂投产。通过与当地能源巨头Invenergy合资建厂,隆基绿能构建了从硅片进口到组件生产的海外生产闭环,规避了高额关税,还获得了税收抵免。

尽管面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双反调查,隆基绿能没有计划将东南亚光伏产能迁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而是依靠印度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市场需求支撑东南亚产能继续运行。

隆基绿能的革新性产品如泰睿硅片、HPBC 2.0组件等在海外市场广受认可。例如,其Hi-MO 7组件将分批搭乘“长安号”出海,助力乌兹别克斯坦1GW光伏项目建设。面对逆全球化趋势,隆基绿能不仅输出产品,还输出在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技术、经验、人才、系统化制造等“软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