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看世界】将放眼海外剧场不定期放送舞台上最新演出讯息 推荐最有才(yan)华(zhi)的戏剧人 我们的原则是:优秀导演拉一把 有趣剧目推一波 日新月异的舞台 日月将从此处升起
Sarah Benson
莎拉·本森
戏剧导演
莎拉·本森是一位居住在纽约的英国戏剧导演。她于2007年成为Soho Repertory Theater的艺术总监。她是Soho Repertory Theater的第四任艺术总监。
她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最初凭借富布赖特戏剧导演奖学金来到美国,在布鲁克林学院学习,并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在Soho Rep.剧院,她执导了莎拉·凯恩的《Blasted 》,并凭借此剧荣获奥比奖(OBIE ) 。此外,她还执导了大卫·阿杰米的《Elective Affinities》。她还执导了格雷戈里· S·莫斯、波莉·斯坦纳姆以及布鲁克林独立摇滚乐队The Lisps等艺术家的新作品。
她制作了俄克拉荷马州自然剧院的《No Dice》 ,该剧于 2008 年荣获奥比奖,还制作了约翰·杰苏伦为罗恩·沃特创作的《Philoktetes》在纽约的首演、杨·李的《李尔王》以及丹·勒弗朗克、安妮·贝克和丹尼尔·亚历山大·琼斯等艺术家创作的其他剧目的首演。她是布鲁克林学院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
莎拉·本森长期以女性主义视角和激进的表演结构闻名,
她关心谁能说话、谁被凝视、谁的身体在空间中发出声音。本期剧看,我们将聚焦她的创作方式,看她如何用剧场语言打破边界。
01
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
“我曾经是个演员,却不知道如何做演员。我觉得这很折磨人。当我发现表演并不是我参与戏剧的唯一途径时,我松了一口气。我还可以做其他事情。”
自 2007 年起,莎拉担任 Soho Rep. 的艺术总监。《纽约时报》称Soho Rep.是“纽约最负盛名的前卫剧院孵化器之一”。希尔顿·阿尔斯在《纽约客》中称赞本森“似乎永不枯竭的活力和好奇心”,并补充说,她的“编剧、演员、设计师、戏剧家和音响师很少有比她更聪明的拥护者,更不用说富有同情心的建筑师了。”
© Pavel Antonov
莎拉的导演风格一直以来有意识地突破长期以来的自然主义传统。她十分注重与其它成员一起创作的过程,这对她而言是“打开一出戏剧的钥匙”——戏剧创作的真正核心在于设计过程。
“我感觉自己对自然主义不太感兴趣。这是我们剧院里一个很棒的工具,但它太过传统。我不太擅长谈论一个角色早餐吃了什么。这类问题对我来说,并不是激发整个过程的动力。我们不做桌面工作。我们倾向于快速上演。我通过观察他们现场表演来学习。在排练的后期,我们通常会坐下来讨论表演这部戏意味着什么,它对我们作为一个群体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在排练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摸索着它是什么。”
在她的指导下,Soho Rep. 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运用了戏剧这种媒介——它并非一部可以改编成精彩电视剧或以其他形式呈现的戏剧;它真正要求作品以现场形式呈现,并要求观众与作品建立联系,将其作为整个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让“观看”成为剧作的一部分
她的代表作之一《Fairview》就具有鲜明的个人导演风格。在创作阶段,她和编剧Jakie花了大约18个月的时间进行研讨。这部剧的第二幕很大部分是他们和演员在排练室里共同创作的。
Fairview
© Julieta Cervantes
《Fairview》以家庭喜剧的形式开篇,描述着一个中产黑人家庭的日常生活。在铺着米色地毯的客厅里,贝弗利正在为母亲准备生日大餐。她削胡萝卜皮,调整灯光。她担心丈夫戴顿是否已经买到她想要的各种根茎类蔬菜;她那捉摸不透的妹妹贾斯敏会不会惹麻烦;以及她的哥哥泰隆会不会出现。她十几岁的女儿凯莎篮球训练结束后回到家,满头大汗,饥肠辘辘,正等着吃晚饭。家中的女主人在楼上徘徊,却不见踪影......
Fairview
© Julieta Cervantes
早在第一幕中,莎拉就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伏笔。
贝弗利:打个招呼,别光看着别人。
戴顿:偷偷靠近——贝弗利,我住在这里。
贝弗利:别光看着别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那里,你只是在看着他们而已。
此处的“观看”成为贯彻全剧的关键词。剧院中的第四面墙是一面单向镜:剧中角色可以看到自己,但看不到我们在看着他们、打量他们的一举一动。
当凯莎转向这面“镜子”,人们对这部剧的一系列传统预期彻底破裂了——在第二幕中,弗雷泽家的客厅就成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种族话语元戏剧实验的场所。戏剧停止,舞台工作人员重新设置,同样的场景再次开始——只是这次是无声的。演员们一丝不苟地模仿着他们之前的动作,同时,在画外音中,我们听到一群明显是白人的人在讨论种族问题。
Fairview
© Julieta Cervantes
到第三幕,凯莎反客为主,镜框式舞台的观看感被她彻底击破。她把矛头指向了观众席中的白人。那一刻,观众一片混乱,犹豫不决,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些人会勃然大怒,甚至顶嘴)。
直到最后,剧场中的人们才明白这不是一次实验性的游戏,而是一次直接干预现实权力关系的剧场行为。莎拉改变了剧场中“谁看谁”的方向,让观众被迫反思自身目光背后的权力逻辑。
03
打破偏见的“锋利反击”
除了戏剧之外,莎拉的最新导演作品《Teeth》也大胆涉猎了音乐剧领域,并获得一众好评,
《Teeth》改编自2007年的同名恐怖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位积极参与基督教禁欲团体的少女发现自己的阴道长了一圈奇怪的牙齿。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vagina dentata”(拉丁语,意为“有齿的阴道”)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各种民间故事中都很常见,旨在维护女性的尊严,但却将厌女症推向了极端。
Teeth
© Chelcie Perry
早在2013年,莎拉就已经开始对于剧场中的女性进行研究和探索。
“我确实认为,作为女性,当你站在排练厅中时,会有一种额外的投射被施加在你身上。我并不总能准确地指出那是什么,但我能感受到。我曾听说,有的剧场公司一看到女性导演的名字,就会预设这出戏是某种特定风格,比如特别敏感,或‘有关女性’。这显然是偏见。”
她早期对于萨拉凯恩剧作的选择倾向就明显展现出她想要打破世俗对女性创作者之偏见的决心。在她看来,女性剧场不仅是题材上的女性,而是关于角度和冲击力。女性视角也可以残酷、震撼、暴烈。
Teeth
© Chelcie Perry
在尝试打破偏见的同时,她也诚实地挖掘属于自己的潜质。
“我对身体语言、氛围、声音——这些非语言层面的东西,特别敏感。而我认识的一些女性导演也是如此。但我不确定这是女性身份带来的,还是我们被鼓励从这些方面去思考问题。”
作为女性创作者,她十分理解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处境与困境。作为导演,她在创作中极度尊重这些艺术家们的初衷,并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些想法。
“在美国剧场生态里,很多年轻艺术家会觉得一旦有机会就必须完美呈现,这种压力实际上会抑制创作活力。我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感到自由,哪怕是混乱,也被认真对待。”
Teeth
© Chelcie Perry
在《Teeth》中,莎拉多年来对于女性创作的思考得到了恰当的释放。这部音乐剧以黑色幽默与身体恐惧为武器,直面青春期、性别控制与宗教教化的交汇地带。
莎拉不仅在导演手法上延续了她一贯对空间、身体与节奏的敏锐掌控,更在主题表达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自由与锋利——她不回避血肉、羞耻与愤怒,反而借由它们建构出一个荒诞却真实的女性成长神话。在这里,“女性视角”不再是柔和的注脚,而是一种主动的撕裂与重塑。因此,她不只是导演文本,她导演的是结构本身。她不是用剧场“讲一个故事”,而是用剧场制造一个问题。
*en.wikipedia.org
www.4columns.org
www.sohorep.org
teeththemusical.com
搜集整理:Har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