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过一句话: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当然,在胖胖看来,有些群体我其实不太喜欢“弱势群体”这个说法。

我更倾向于称之为“特殊群体”,不是为了粉饰,也不是出于伪善,而是因为“弱势”这个词,本身带着一种施舍感,一种上对下的凝视,一种默认的结构性不平等。

我们不能永远把一些本该被纳入常态生活方式的人定义成“弱者”,不然他们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常态”。

这两天呢,现代快报报道了一则新闻:

新闻的主角是位视障博主,网名叫@诺子喵呜。

她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她带着导盲犬入住深圳北站地铁站附近的某家酒店时,被拒绝了。

尽管她提前完成了线上预订,并且多次电话沟通确认,但在酒店大厅等了足足三个小时,最后还是被酒店以“无相关接待机制”为由拒绝入住。

诺子喵呜这次去深圳,是为了参加“世界孤独症日”的公益活动,活动地点离深圳北站很近,所以她早早就预订了这家酒店的客房。

她不仅出示了自己的残疾人证,还有导盲犬的工作证件,但酒店前台与管理层多次沟通后,还是拒绝她和导盲犬入住。

胖胖这里要说明一点,前台小姐姐的态度其实不错,还陪她下了台阶,甚至帮她联系新的酒店,甚至陪同诺子喵呜到其他酒店入住。

事件发酵之后,5月4日凌晨,该酒店的深圳北站地铁站门店发布了一则道歉公告,说是“由于疏忽”,给客人造成了不便,表示深表歉意,并强调该门店确实违反了品牌规定,欢迎携带导盲犬客户再次入住。

酒店的集团客服也出来表态了,说会由相关负责人亲自联系博主道歉,并已更新系统状态,让该门店支持导盲犬入住。

从新闻来看,这事看着像是“人没问题,是系统有问题”。

但在我看来,正因为“系统有问题”,才说明了这家酒店的管理层根本没有把所谓的“无障碍接待”放在心上。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点:

这里不是前台小姐姐问题,而是她在跟“系统”博弈。

而所谓的系统,不是操作系统,是管理机制、规则预设、应急方案以及品牌意识。

一个全国连锁的酒店集团,在2025年了,还能质疑“导盲犬可否入住”?

那说明这家酒店不是没能力接待,是没上心做这件事。你不重视,就没有流程;没有流程,就会有漏洞;有漏洞,就一定有人踩雷——这次踩雷的是诺子喵呜,下次呢?

“系统无相关机制”是句看似中性的技术性措辞,但它背后的真相是:

这家酒店压根就没把特殊人群的需求纳入到服务设计中。

当然,可以说是疏忽,但我更倾向于叫“选择性忽视”。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怎么可能在这种事上“没机制”?

明明有明文规定:

《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法规明明白白写着,但企业、酒店的管理层却“睁眼瞎”。

难道不是吗!内部流程连最基础的“残障人士如何顺利入住”都没预设,这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而且最讽刺的是,这次事件的主人公是为了参加“世界孤独症日”去深圳的——一个本身就关乎社会包容、多样性、接纳差异的活动,而她却在现实中被一道玻璃墙隔开,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这更是一种更隐蔽的系统性排斥。

管理层只想着利润、坪效、成本控制,却从来不考虑,服务行业的第一责任,是“服务”。

难不成每一条进步都建立在一个人被迫站出来、用个人的尊严当成本,才能换来的一点点改进?

这种模式太残酷了。

“无障碍”这三个字,不应该只存在于楼道标识和文案里,它应该是企业运营的一部分,是每一个服务环节的基本选项。

在胖胖看来,这种“系统无机制”才是真正的障碍。人和导盲犬都没问题,是这个系统有问题,是这个系统的制定者不把人当回事。

难道不是吗?

企业想要避责最简单的一招就是“甩锅给系统”。什么叫系统问题?说白了就是“不是我的错,是系统没设定好”。但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系统是谁设定的?还不是你这些管理层、制度设计者。

你不是系统的受害者,你是系统的设计者。

机制不是借口,规则不是挡箭牌。

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应该把“让每一个人都能方便、安全、平等地使用服务”当作最低标准。

诺子喵呜不该是“打破者”,也不该是“维权斗士”。

她只是想安静地完成一场公益活动,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出行、住宿、生活。

而这份“普通”,才是系统该给予她的基本尊重。

我们太习惯把特殊群体的处境当成“例外”,但所谓的无障碍,不就是为了让“不一样”的人也能被平等对待吗?

不是等他们来适应这个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愿意多走一步,让他们能平等地生活。

文明的标志,也从来不是你对强者有多献媚,而是你如何对待那些在社会系统中处于不便一侧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