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很久以前,村级公务活动已经实行了“零接待”。在村级账目上,早已经没有了招待费一说,也就少了许多针对村级公务接待的种种规定及其细则。
随着“三公”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车改革和因公出国(境)等活动都取得了明显实效。比如公车改革,通过发放车补,一大批车辆退出了公务用车,公车私用基本绝迹,反而是私家车的大幅增加与迅速普及,私车公用比较多。
现在就只剩下公务接待这个硬骨头。
随着机关食堂、公务一卡通的推行,这个硬骨头正在被啃下来。
有位部门单位的中层骨干,被省里抽到某地开展督导检查工作,正好这个地方推行了公务一卡通,所有公务接待均在食堂。他说,到了吃饭的时候,当地陪同的同志会带他们到食堂,本地陪同的就自己刷卡,他们就用手机支付,各吃各的饭,吃完了就各自休息,简单、快捷、轻松,往往十几分钟就搞定了。
像这样的做法,不少地方都已经全面推开。特别是针对县级及以下公务活动,明确规定一般不得安排公务接待。也就是说,只能是吃食堂简餐,或者是自己吃。这已经就是“零接待”了,就像当年村级“零接待”一样。
这当然是件大好事,是公务接待改革的重要一步,其好处不言自明。一是减少公务用餐开支,倡导勤俭节约,防止大吃大喝浪费。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对贾府一顿饭花掉二十两大发感慨,”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二十两银子对大观园的主子们来说就是一顿饭,一件衣服钱,而对刘姥姥一家就是一年的生活费。
二是减少陪同负担,层层陪同是一大负担,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有的基层干部坦言,有些人还不太好招呼,生怕哪一点没有接待好。
三是减少不健康的吃喝文化,国人实在厉害,吃喝也是文化,只是在一些公务接待当中,吃喝当中的等级、面子观念等过于明显。
一些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就不太喜欢这种吃喝文化,座位有讲究,说话有讲究,点菜夹菜有讲究,等等,太多讲究了。
四是降低公务接待监督成本,不仅要出台诸多关于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和细则,而且还要通过多种线上线下的措施进行监督处理,这是需要付出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如果全面实行“零接待”,监督和被监督也都相应变得简单,至少不必为过多的繁文缛节程序等大费周张。
有鉴于此,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公务活动当中全面推行“零接待”制度,要么到所在地机关食堂去吃,要么自己到外面去吃,不要陪同,不要安排,除了差旅补助之外,取消一切报销。
而且,真正的“零接待”还不用规定得那么复杂,也不用过多考虑食堂、公务一卡通等措施。只要严格执行差旅费报销标准,有相关的支付痕迹或凭据即可,如此还可以保持市场活力。
当然,说时容易做时难。难在两个问题需要破解。
一个是面子问题。人人都爱面子。在公务活动当中,既有领导的面子,也有下级的面子。
有基层干部坦言,实行“零接待”的确是好,但有些情况恐怕真是拉不下面子,除非上级领导能够完全、真心拉得下面子。
再一个是好处问题。公务接待不是简单的吃饭问题,这里面更多的恐怕是社交、人情,以及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
而社交、人情关系所带来的利益好处如何斩得断?有的表面执行,有的实际不执行。有没有可能的是,那些完全执行“零接待”的地方和单位,就可能失去了利益好处。
这两个难题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的权威,领导的面子,领导的喜好,从而彻底解决一些领导的特权思想,彻底解决“只唯上不唯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