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阳气根于肾,取资于脾,升发于肝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中说:“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

人出生是先长肾,再长其他,就像一株植物一样,先生根,在土壞水分的营养下,再发芽,然后长出叶子,再茂盛长出茎根及树冠。

人的生命就是一团阳气,肾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就好比植物的根,土就是脾胃,芽就好比肝。

长期咳嗽,就容易气喘,有气进没气出。中医说是肾气太弱,肾气足身体就强壮,肾气虚身体就羸弱,经常生病。

肾气就是肾根,肾气虚就是肾根虚,所以容易头重脚轻,像踩在棉花一样,一咳嗽就喘,经常出虚汗,很多人就想到补气,人参最擅长,山药最简单。

有人喝了山药水觉得脚没那么轻浮,所以张老说它色白养肺,味甘养脾,津浓养肾。对于肾阴虚较轻者用沃雪汤(生山药、牛蒡、柿饼霜)。

元气不足,用山药水没问题,但喝了一两个星期,人就容易饿,想吃东西。小孩子出生前有一根脐带跟母体相连。

所以父母一看到怀了,高兴坏了,每天鸡鸭肉侍候着,结果小孩子出生就长得白白胖胖,但一落地就哭,给了奶就笑。

这里吃了才白白胖胖,然后慢慢长大,肾气一天天充足,长到二十八岁时就到了肾气最鼎盛的时候,也是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不吃饭就长不大,肾气就不会充足,所以说取资于脾。

为何说萌于肝呢?因为肝是主升发的,肝肾同源,凌晨1-3时是肝经主令,正是阴尽阳升的时候,这时气血流入肝经,阴气始衰,阳气始升。

所以这个时候发热,这时候如果发热多为血虚气盛的发热。如果这时肝气不能升发,阳气当升不升,人就特别疲倦,嗜睡、怕冷,烦燥,不正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吗?所以说阳气升发于肝。

那么养阳气,怎么养?睡觉就是最好的养阳法,但又说睡觉最好的补阴法,这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阳主动,不睡觉就一直动,有人说我躺着呢?

闭着眼呢,身不动,心动,脑动都是动,一动就耗阳,所以睡觉的养阳法是节流固藏,减少消耗不就是养吗?

又说是最好的补阴法,是因为人卧血归肝,血就是阴,还不是补阴法,肝体阴而用阳,有肝血有材料才能更好的升发。

然后好好吃饭,因为阳气取资于脾,不吃饭,阳气的生成怎么有来源?

最后要保持好心情,心情好肝气才能正常的升发,心情老是郁闷就好比天空中老有乌云蔽日,哪来的阳光,又哪来的阳气?气机通畅,阳气才能周转全身。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

所以有四逆汤是扶正养阳气的,才可以回阳救逆。阳虚关节冷痛,内生寒湿,所以用附子汤才可以驱寒治病。

如果阳气充足,气机不通畅,用四逆散疏通阳气,这样才可以调理阳郁的四肢凉冷。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