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12时35分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贵州游船侧翻过后,搜救人员经过艰难的搜寻最后的一位失联人员也被搜救队所寻获,遗憾的是在搜救队赶到时当事人便已身亡。
在这场事故中的84人目前均已全部找到,共有10人死亡70人受伤4人未受伤,此次搜救工作圆满完成。
突发事故为何没有预备措施?谁又当为此负责?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游船惊魂,灾难咫尺间
五一佳节游玩享受好不快活,可是倘若不注重安全保障,那么悲剧也有可能在突然间发生,就在这五一佳节结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让人不由心中一惊。
2025年5月4日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乡乌江百里画廊景区六广河水域因天气变化发生游船倾覆事故,经过搜救人员不断地努力救援最后一名事故人员也已经找到,遗憾的是在搜救人员找到的时候,事故人员早已无生命迹象。
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一场意外无情地夺走了这10人的性命,还有众多的伤者在医院等待救治,天灾无情人有情,如何在灾难中保全自己和亲人是我们值得重视和思考的话题。
只有充分的了解救援知识,对危险和救援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遭遇事故的时候不慌不乱,最大幅度的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次的事故中,天灾绝对是占了主要原因,从目击者的视角看来,当时下的冰雹着实令人感到害怕,站在船上都能感到河流的冲击和大雨冰雹的敲打。
而且由于当时事发突然天气变化,很多人员都未能及时反应过来,船体的强度也支撑不住如此强烈的冲击最终才造成了这场悲剧的出现。
更令人痛心的是根据游客和目击者的描述,当时因为天气原因很多人都未曾穿戴救生衣,而这也导致了很多原本能活下来的人因此丢了性命。
这些悲剧出现网上的时候很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痛心,网友表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下救生衣啊,这样遇难真是让人痛心!
然而一切都晚了,人死不能复生,那些因为灾难而失去性命的人们再也无法回来,而他们的亲人却要承担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这个本应该庆祝享受的节日里,他们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只留下旁观者一声声的叹息。
现在我们还能在新闻上看到那些失去亲人的人群,他们或在河岸上痛哭,或默默等待着救援的消息,悲伤的气氛在河岸上久久不散。
众志成城,官民共克时艰
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向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就在哀伤的氛围充斥人们心中的时候,救援队的到来无疑是为人们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事故发生后,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积极对遇难人群进行救援总共派出8个支队,共84车,248人(其中潜水员83人),16台水下机器人,24艘舟艇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在他们不断地努力搜救下,搜救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48小时内完成了所有的搜救工作。
不仅如此政府的高层人员也对此事进行了高度的关注,为人民的安全做出庄重的承诺,身体力行对搜救工作进行重点关注。
一时间众人的心弦都被牢牢的关注着搜救的消息,直到搜救彻底结束的一刻才能彻底放下,对受难的人群纷纷献上了自己的同情。
狂风暴雨中我们可以看到搜救队员们的身影,一直在河上奔走,他们使用先进的救援设备对落水遇难的人员进行施救,他们拼尽全力在激荡的河流里用自己的力量为遇难者增添一份活着的希望。
伤者们一辆一辆被车送往医院,搜救任务也在不断的拼命进行着,为了让更多的遇难者可以平安无事,搜救的进度是一刻也不敢停歇。
贵州的省级领导更是亲临现场进行指挥,对灾情给予严格重视,在现场的讲话中要求务必要争分夺秒的救援,并对伤者进行医疗救助。
那些默默无言的搜救人员,用自己的生命为受难者提供生机,在恶劣的环境中尽心尽力的执行自己的任务。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保卫人民的安全,在搜救的任务中坚守岗位为搜救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搜救任务才能顺利如期完成。
未雨绸缪,预防胜于治疗
在这场事件中很多人都做到了他应该做到的事,但其中还有很多的安全漏洞需要人们用心填补和负责。
在目击者的视角里,船上的很多游客都未穿戴救生衣这无疑是很大的一个安全隐患,但是很多乘客因为舒适因素对救生衣进行了放置处理,而且也暴露出一部分船员并不专业的问题。
在网上的当事人群体中很多人表示,自己的船长十分的认真负责在情况发生时,告诉旅客尽快将救生衣穿好,并保持开窗,自己所乘坐的游船虽有震荡,但却有惊无险顺利靠岸,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自己船上的船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
其中游客群体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倘若大家都能按照规定对救生衣进行穿戴那么因为天气而导致的伤亡人数是否能得到大幅度的减少。
是的人都有侥幸的心理,但是人也应具有忧患意识!我们都知道,想要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可以轻易应对,那就必须对突发事件进行演练和预期。
作为成年人也应当对自己生命负责,你的生命不只是你自己的,更是被父母亲人所牵挂,成年群体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保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经历了这么一场灾难之后,相信很多的人会注意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救援知识不仅是保障自己,更是保障自己家人的安全。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安全的理念不断加深,从而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安全,在下一次天灾的来临之际做好应变准备。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