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印巴冲突中,歼-10CE和苏-30MK牵动中俄之间的较量,巴铁能否完胜印度?

在这次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和印度空军的苏-30MKI是一场重头戏,这不仅是印巴之间的较量,更是牵动了中俄两国之间的武器对抗,并且这是首次在实战当中进行的,而从技术和战略部署,或直接到战机本身来讲,歼-10CE和苏-30MKI都在牵动四个国家的心。



歼-10CE配备霹雳-15导弹

歼-10CE作为巴基斯坦空军的新锐力量,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导弹,这套组合让它在超视距空战中占据优势。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霹雳-15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00公里,远超印度苏-30MKI使用的俄制R-77导弹的射程110公里。



而在实战当中,巴基斯坦利用数据链将歼-10CE与ZDK-03预警机联动,形成“先发现、先锁定、先开火”的作战策略。这种信息化能力让印度老式苏-30MKI的机械扫描雷达显得力不从心,后者在多目标追踪和抗干扰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



印度空军的苏-30MKI虽然数量庞大,大约拥有270架,但大部分仍在使用十年前的航电设备。尽管印度从2023年开始升级计划,试图为其更换苏-35的同款雷达和发动机,但进度缓慢。目前仅有少数完成改造,多数战机仍依赖老旧的N001E雷达,探测距离更是不足150公里。

印度空军的不足之处

而更加让印度尴尬的是,这些重型战斗机因部署在腹地机场,反应速度反而不如前线的米格-21。2025年4月的冲突中,苏-30MKI甚至未出现在战场,暴露出印军指挥体系中的不足之处。



在数量与任务灵活性也是印巴这次冲突中的关键因素。巴基斯坦现有25-36架歼-10CE,主要承担制空任务;而印度不仅拥有苏-30MKI机群,还有36架法制阵风战斗机。阵风配备的“流星”导弹射程与霹雳-15接近,且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

但印军的混搭装备导致体系协同困难,俄制战机与法制导弹的数据链不兼容,实战中难以发挥理论上的火力密度。相比之下,巴方歼-10CE与枭龙Block3均采用中国标准,从雷达波束到导弹指令可实现无缝对接。



地面体系的差距进一步放大了空中对抗结果。巴基斯坦部署的红旗-9防空系统与SH-15卡车炮形成立体防御网。5月初的炮击事件中,SH-15凭借北斗导航和无人机校射,在80公里外精准摧毁印军哨所。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让印度重达47吨的K-9自行火炮无从反击。

反观印度,虽拥有S-400防空系统,但俄方交付延迟导致前线仍依赖老旧的防空雷达,反炮兵反应时间超过15分钟。

在最近的空中对峙更凸显装备差距,5月3日,2架歼-10CE逼退4架阵风的消息引发热议。尽管细节未完全公开,但分析指出,歼-10CE的雷达在山区环境下仍能稳定追踪目标,而阵风为兼顾对地攻击携带了副油箱,机动性受限。



这种针对性部署体现巴方“以质量弥补数量”的策略——用少量高端战机抗衡印军规模优势。

这场冲突尚未演变为全面战争,但已揭示现代空战的核心规律:单一装备的性能优势必须融入完整作战体系。

歼-10CE的AESA雷达再先进,也需要预警机提供空情支撑;苏-30MKI的载弹量再大,离开数据链协同也只能孤军奋战。对于印巴而言,胜负不仅取决于战机数量或导弹射程,更在于谁能更快破解“万国牌”装备的兼容问题。



歼-10CE和苏-30MKI之间的博弈,也是中俄之间正在进行着较量。对我们来讲,不光是对俄罗斯,还有美国甚至法国之间,也存在着比试,所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边境冲突问题了,而两国之间将发展如何,我们也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