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海淀区苏家坨镇开启百年传统民俗活动——食粥度立夏。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苏家坨立夏习俗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自2009年起,立夏习俗活动已连续举办17年,成为苏家坨镇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项目之一。

上午,在苏家坨镇文化活动中心,约30位居民身着围裙,戴着套袖、帽子、口罩,围着六口直径1米左右的大铁锅忙碌着。锅里的立夏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空气中飘来阵阵粥香。熬粥的师傅们拿着特制的大铁勺不停搅拌。

“立夏粥里有玉米、薏米、红豆、绿豆、花生、核桃、莲子等二十几种粮食和坚果。今年我们准备了一千多斤食材,大伙儿提前三天就开始洗米、泡米,今早5点多就过来熬粥,一锅粥要熬一个多小时。”李师傅介绍说。


数百名村民与游客围着近30张桌子坐下,一边品尝香浓的立夏粥,一边观看非遗表演。演员们身着节日盛装,踏着鼓点和锣声轮番上阵。舞狮表演体现了苏家坨百姓祈求顺遂太平、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南安河武松打店棍会在腾挪闪转间展现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空竹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据考证,苏家坨地区立夏习俗活动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300余年。2009年,苏家坨地区立夏习俗被列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促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活动现场设置了传统习俗体验区。立夏“秤人”项目前围满了人,小朋友们有序排队称量体重。旁边的立夏蛋摊位摆满了小朋友手绘的立夏蛋,孩子们可挑选喜欢的颜料在空白的蛋上画画,留下自己对立夏的印象。现场还设置了景区、特色企业的宣传摊位,让外地游客直观感受苏家坨地区的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

苏家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振宇表示,“食粥度立夏”不仅是苏家坨民俗文化的生动写照,更是展现苏家坨民俗文化蓬勃活力的重要节庆活动。苏家坨镇将持续擦亮“苏家坨立夏习俗”非遗品牌,打造“一路向北追光逐梦”品牌赛事等活动,让文化更好地融入并服务于百姓的美好生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胡克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