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那鲁班绝对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鲁班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去世于公元前444年,他姓姬,公输氏,名般,也有人叫他公输盘、鲁般。因为他是鲁国(都城在现在的山东曲阜)人,“般”和“班”读音一样,在古时候这俩字能通用,所以大伙都习惯叫他鲁班。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那时候,各国之间经常打仗,今天你攻我,明天我伐你,社会动荡不安。但另一方面,生产技术也在慢慢进步,各种手工业发展得红红火火。鲁班就出生在一个世代都是工匠的家庭,打小就跟着家里人东奔西走,参与了不少土木建筑工程。搬砖、运瓦、测量这些活儿,他样样都干过。在这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还积累了一肚子的实践经验,这些可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硬本事”。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鲁班从鲁国跑到了楚国。当时楚国野心勃勃,正琢磨着扩充地盘,四处打仗。鲁班这一去,就帮着楚国造兵器。他鼓捣出了云梯,这玩意儿可不得了,能架得老高,士兵踩着它就能翻过城墙,是攻城的大杀器。楚国想用云梯去攻打宋国,眼瞅着一场大战就要爆发。关键时刻,墨子站了出来。墨子主张大家多造些实用的生产工具,像犁耙、镰刀这些,能帮老百姓干活的才是好东西,反对制造战争武器。墨子找到鲁班,跟他讲道理、做演示,愣是把鲁班给说服了。这事儿也让鲁班明白,自己的本事应该用在对老百姓有用的地方。



要说鲁班最厉害的,还得是他的创造发明。他这人有个特点,特别爱观察身边的事物,一花一草、一鸟一木,在他眼里都藏着“秘密”。有一回,他上山砍树,走着走着,手指突然被一棵小草划破了,血直往外冒。换别人可能就骂骂咧咧过去了,可鲁班不一样,他蹲下来,把小草摘下来,仔仔细细地瞧。这一瞧,还真发现了门道: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小齿。鲁班脑袋里“灵光一闪”,心想:既然小草的齿能划破手指,那要是做成铁的,不就能用来伐木了?说干就干,他找铁匠打了条带齿的铁片,一试,嘿,大树没几下就被锯倒了!这就是最早的锯子,一下子把伐木的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鲁班还爱琢磨鸟儿怎么飞。他看着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扑棱翅膀,就想着:人能不能也飞起来?于是,他找来竹木,削削砍砍,做成了一只飞鹞。第一次试飞,飞鹞刚离开手没多会儿就掉地上了。但鲁班不灰心,今天改改翅膀形状,明天调整调整重心,反复试验。慢慢地,飞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竟然能飞好久。这在当时,可算是一项“黑科技”了!

在建筑和机械这两块,鲁班的贡献更是没得说。修房子、盖台榭,他是行家,设计精巧,结构结实。在兵器方面,除了云梯,他还造了舟战用的“勾强”,在水上打仗的时候,能勾住敌人的战船,或者推开靠近的敌船。他还做出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这车不用马拉,靠机关就能自己跑。木工常用的曲尺、墨斗、刨子、凿子,还有生活里的锁、钥、砻、铲等,也都是他发明的。就拿墨斗来说,以前木匠划线,又慢又不准,有了墨斗,轻轻一弹,一条笔直的线就出来了,方便得很。这些工具的出现,让工匠们从又累又原始的劳动里解脱出来,以前盖一间屋子可能要个把月,现在时间能缩短一半,整个土木工艺都跟着大变样。这些发明里头,可都藏着物理科学的门道呢。



鲁班在机械发明上的本事,那更是神乎其神。他做的锁,机关藏在里面,从外头压根看不出来,非得用专门配好的钥匙才能打开。《墨子》里还记着一件事,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意思是鲁班做的木鸟,乘着风飞上天,三天都不落地。这要是真的,妥妥就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驱”了!还有他改进的木车马,由木人驾驶,装满机关,自己就能跑。这传说可太吸引人了,后来三国的马钧、诸葛亮,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待封这些科技发明家,都受这故事启发,琢磨起自动机械来。

不过,关于鲁班,民间还流传着一些略带悲剧色彩的传说。王允在《论衡・儒增篇》里写,鲁班给母亲做了一辆木马车,车上有木人驾驶,机关齐全。他母亲坐上车后,木马车就跑了,一去不回,他母亲也跟着失踪了。还有更离奇的,据唐朝《酉阳杂俎》说,鲁班在外干活,想家想媳妇,就做了一只木鸢。这木鸢可神奇了,骑上去敲几下,就能飞回家。时间一长,他媳妇怀孕了。他父亲觉得奇怪,一问才知道缘由。后来有次鲁班回家,他父亲偷偷骑上木鸢,也敲了几下,木鸢就载着他飞到了苏州。当地的老百姓哪见过这场面,以为是妖怪下凡,竟把他父亲给打死了。这些传说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鲁班的发明有多厉害,厉害到让人觉得不像是凡人能做出来的。



从春秋到现在,2400多年过去了,鲁班的名字一直没被人忘记。他被土木工匠们尊为“祖师”,每年到了特定日子,工匠们还会举行仪式纪念他。在大家心里,鲁班可不只是一个人,他代表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大伙心中永远的“巧匠之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