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东西往往跟它们的稀缺性和获取难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比如冬虫夏草,提到它们,人们往往会想到:名贵中药、滋补佳品、价比黄金。

冬虫夏草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由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产量极为稀少,加之商业利益驱动和炒作,一度让它们成为了价格高昂的“奢侈品”。

受这些因素影响,以采挖、售卖冬虫夏草为主的巨大产业链已逐渐成熟。

那么,冬虫夏草是想挖就能挖,想采就能采的么?

近日,甘肃一男子因在祁连山采挖收购5632根野生冬虫夏草,价值18万元,被判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获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涉案虫草全部没收。

早在2021年,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第15号公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冬虫夏草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如非法采集的,涉案冬虫夏草金额达2万元的,就达到了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入罪标准。

这对于那些试图通过非法途径,以获取冬虫夏草牟利的人来说,是一记警钟,侥幸心理不可有!

无序采挖冬虫夏草,不仅会导致菌种资源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甚至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还可能对当地植被造成严重干扰,打破高寒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水土流失、草场退化乃至沙化,生物多样性也因此受到威胁。

野生的冬虫夏草为稀缺生态资源,要本着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前提,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除了将野生冬虫夏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法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严格落实规范管理和科学采挖,坚决杜绝掠夺式采挖和非法采挖行为之外,还可通过探索人工培育的模式,找到可行的替代性方案,从而更好地保护高原生物多样性和虫草生态资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冬虫夏草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为了缓解资源压力,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大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力度。目前已有企业实现了冬虫夏草“整草”的规模化、营利化的人工繁育。例如2024年12月,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陈玉龙研究员团队成功实现了冬虫夏草菌感染液的规模化生产,年产量目前已能满足吨级蝙蝠蛾幼虫感染的需求,并已建成年产50吨级的技术体系。

虽然人工培育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但人工虫草与天然虫草仍存差别,还需出台冬虫夏草生产管理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使其合法、合理地进入市场。在任何时候,重视并加强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文/Cherry

审/Tammy

排版/angel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