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迎来彻底“右转”?

极右翼政党“犹太力量”党重新入阁,议会通过西岸土地吞并法案,连总理内塔尼亚胡都被迫解雇国内安全局局长……这个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滑向政治极端化深渊。但这场危机的本质,远不止“安全焦虑”这么简单。



以色列极右化的幕后四重推手

2025年3月18日,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力量与剑”空袭,造成1783人死亡、4683人受伤。这场自1月停火协议破裂后的最大规模袭击,暴露了以色列政治生态的“焦虑惯性”:

第一重:历史创伤的代际传递

犹太人的“生存焦虑”深植于基因。从大流散到纳粹大T杀,再到1948年建国后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人形成“安全至上”的集体潜意识。2023年哈马斯袭击造成1200人死亡后,61%的犹太裔以色列人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是“偏见”,这种认知偏差让强硬政策获得民意基础。更讽刺的是,以色列国防军2025年预算飙升至3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军事投入反而强化了“战争常态”的社会心理。



第二重:宗教民族主义的制度性扩张

犹太教“应许之地”观念被极右翼扭曲为领土扩张工具。2025年初,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允许公民直接购买西岸土地,实质吞并巴勒斯坦领土。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视此为“神圣使命”,而极右翼领导人本-格维尔(老本)公开宣称“以色列土地属于犹太人”,其政党“犹太力量”吸引大量认同者,成为推动政策极右化的核心引擎。这种宗教狂热与世俗政权的合流,正在瓦解以色列的民主制衡机制。



第三重:加沙战争的“绑定”效应

老内的执政联盟高度依赖极右翼支持。2025年3月空袭后,老本要求“彻底消灭哈马斯”,老内被迫重启军事行动以稳固权力。更危险的是,以色列国内出现“战争经济”依赖——国防预算占GDP比例从2023年的5.2%升至2025年的5.7%,军工复合体与极右翼形成利益共生。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停火谈判沦为政治表演,2025年1月停火协议破裂后,哈马斯与以色列的人质交换谈判再无进展。

第四重:内塔尼亚胡的权力赌徒心态

作为以色列任期最长的总理,老内深谙“以战止战”的政治逻辑。2025年他试图解雇国内安全局(辛贝特)负责人,削弱民主监督以压制批评声音。这种操作与极右翼“强化犹太认同”的主张形成共振,导致中间派甘茨退出战时内阁,政府决策进一步向极右倾斜。更绝的是,老内将国际批评转化为“全球反犹”叙事,2024年联合国“种族隔离”报告反而成为极右翼动员的工具。



深层危机:民主制度的系统性溃败

本质上,以色列的极端化是“安全悖论”与“民主空心化”的双重悲剧。一方面,过度依赖军事手段解决冲突,导致加沙人道危机加剧,反而催生更多极端组织——哈马斯在2025年空袭后宣称“招募人数增加30%”。另一方面,极右翼通过立法削弱司法独立性(如2023年司法改革)、强化议会权力,使制衡机制失效。2025年3月,以色列议会以66票通过国家预算,极右翼政党在拨款中为极端正统派提供特权,引发中产阶层大规模抗议。

社会层面,以色列正经历“文明割裂”。宗教与世俗犹太人在通婚、教育等领域矛盾激化,犹太人与阿拉伯公民的失业率差距扩大至2.3倍。极右翼利用这些裂痕,推动“单一民族国家”法案,试图将阿拉伯公民降为二等身份。这种操作不仅违反以色列《独立宣言》的多元精神,更让“犹太民主国”的立国根基摇摇欲坠。



结语:当安全成为吞噬民主的怪兽

以色列的极端化警示我们:当一个国家将安全凌驾于一切价值之上,最终将被安全本身反噬。老内的“以战止战”策略,看似巩固权力,实则将以色列拖入“越打越不安全”的深渊。而极右翼的“领土扩张”幻想,不仅无法实现和平,反而让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中东永远的火药桶。

最后,你觉得以色列的迅速极右化是历史必然还是政治人物的操弄?评论区聊聊。

(本文信源:以色列2025年国防预算,加沙空袭伤亡数据,极右翼政党政策,内塔尼亚胡权力策略,联合国种族隔离报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