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语出惊人。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不仅重申“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还声称美国“每年向加拿大提供高达2000亿美元的补贴”,态度极度傲慢,语气近乎殖民者口吻。而当被问及是否会动用武力时,特朗普口是心非地说“我们永远不会走到那一步”,试图以虚伪“克制”掩盖其赤裸裸的吞并野心。
特朗普的言论不仅令人愤怒,更引发加拿大社会强烈反弹。刚刚带领自由党赢得选举的新任加拿大总理卡尼也毫不客气,在5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明立场:“只有特朗普表现出对加拿大的尊重,我才会与其对话”,并严正声明:“加拿大永远不会加入美国。”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口水战,而是一场北美政治格局的剧烈震荡。特朗普再次暴露了其一贯的帝国主义思维:把盟友视为附庸,把邻国当作“准领地”,甚至公开讨论将主权国家纳入美国版图。这种把二战前帝国扩张逻辑拿来当选举语言的操作,完全无视21世纪国际关系的基本底线。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抛出吞并他国的想法,还记得2019年他提出“买下格陵兰”时,丹麦政府愤怒回应“格陵兰不是卖品”;如今,加拿大成了他口中的“51州”,而他还“永远都要谈论这件事”。这不是笑话,这是彻头彻尾的危险信号。
特朗普口中的“2000亿美元补贴”更是一种精心包装的讹诈话术。实际上,这些所谓“补贴”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贸易赤字与跨境合作投资,是美加经济互通的必然结果,而非什么“施舍”。将正常双边贸易描绘成对加施恩,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始终停留在“交易优先”的狭隘视角中,根本无法理解主权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准则。
此次挑衅还发生在一个敏感节点,正是加美两国即将重启关税谈判,而特朗普却在此之前对加拿大做出如此侮辱性的“并州”表态,其真实意图昭然若揭:以威胁和羞辱为谈判工具,试图在贸易协议上逼迫加拿大让步。这种将地缘勒索绑上经济议题的操作手法,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中,完全是一种“霸道主义外交”的现实版本。
加拿大当前正处于政府更迭期,总理卡尼刚刚上任,美国政府此时出手,显然是打着“趁你病要你命”的算盘。然而,卡尼的回应却比预期更加强硬,他没有为双边关系“和气掩盖分歧”,而是直面挑衅、正面回应,这一方面反映了加方捍卫主权的坚定意志,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对特朗普政府极度不信任的现实判断。
特朗普不懂外交,也从不尊重盟友。在他眼中,所有国家的存在都是为了服务美国的国家利益,加拿大不过是下一个“工具化”目标。他鼓吹“让美国再次伟大”,实则是“让美国独吞世界”。无论是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对欧洲的讽刺挑衅,还是对墨西哥的筑墙封锁,如今对加拿大的吞并幻想,都是同一套霸权剧本下的不同章节。
但世界不是他的棋盘。他可以在推特上狂吠,在选民面前表演,但国际秩序不是靠个人意志驱动的。加拿大全社会对此的冷静而坚定回应,正是对特朗普妄念的最好反击。
特朗普以为自己能用几句“补贴”胡话就为吞并加拿大找借口,完全低估了加拿大人民对主权的珍视。他高喊“美国第一”,实际上却是“一切归我”。然而现代国际社会早已不是19世纪的殖民乐园,不存在谁想要谁就能“并入版图”的逻辑。加拿大不是波多黎各,不是菲律宾,更不是美墨战争的遗产。它是一个有着独立历史、完整制度与强大民意的民主国家,不会在特朗普的“嘴炮胁迫”下低头。
然而,这种吞并幻想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加拿大不仅是七国集团成员,还是联合国体系中的中等强国,拥有全球排名前列的经济体量、能源储备、教育体系和治理能力。美加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历史、规则和互利的战略合作,不是“主仆依附”。特朗普的想法不仅荒唐,更是对北美地缘稳定的一种破坏。
说到底,这场“吞并论”不过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又一场政治作秀。他想用这种充满帝国口吻的论调,煽动美国国内的民粹情绪,为选情升温。可惜,他越是这样操作,越暴露出一个事实:他治不了世界,连自己都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