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口出狂言,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他提出这一荒唐主张,而是变本加厉地宣称“永远会谈论此事”,甚至还搬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数据:“我们每年向加拿大提供高达2000亿美元的补贴。”就像他一贯的风格一样,混淆视听,编造事实,以一副“救世主”姿态试图主导北美地缘政治秩序。



特朗普在接受美国主流媒体采访时大言不惭地表示,美国理应将加拿大纳入版图,理由竟然是“补贴太多”。而当被问及是否可能动用武力时,他虽然表示“不至于走到那一步”,但话里话外都透着那种“只要我想,迟早拿下”的强硬姿态。这种近乎殖民者式的语言,在21世纪的今天听起来尤为刺耳。

加拿大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新当选的加拿大总理卡尼迅速表态:“加拿大永远不会加入美国。”这不仅是一句外交声明,更是一记重拳击中特朗普的政治幻想。卡尼在赢得联邦大选后的首次发布会上强调,只有在特朗普表现出对加拿大真正的尊重前提下,他才会与其对话。这种冷静而坚定的回应,无疑体现了加拿大对国家主权与尊严的维护决心。

卡尼将于5月6日赴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原计划是就关税问题和更广泛的双边关系进行磋商。然而在当前气氛之下,这场会晤恐怕注定火药味十足。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对加拿大频频出手,先是中止北美自贸协定,再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铝加钢加征关税,如今更是上升到“领土并吞”的荒诞层级。对加拿大而言,这场所谓的“兄弟谈判”实则充满不对等压力。



然而,特朗普这番“51州论”在部分美国选民中竟获得一定程度的欢呼。这既反映了美国右翼在民族主义浪潮中愈发膨胀的自大,也说明特朗普式“口号政治”的扭曲传播力。将盟友国家视为附属领地,不仅完全违背国际准则,更无视长期合作关系中的尊重与平等。特朗普口中所谓“2000亿美元补贴”,没有任何官方依据,也根本经不起事实检验,充其量不过是操弄民粹情绪的工具。

从特朗普一贯操作来看,他从未真正重视加拿大的地缘战略价值,而是视其为政治牌桌上的一张“软柿子”。对内,他可以吹嘘“我们给了他们太多”,塑造一个美国吃亏的假象;对外,他则反复挑衅,用夸张手法制造博弈紧张,转移国内舆论焦点。无论是关税战争、移民边检问题,还是这次“吞并”言论,其背后逻辑一脉相承,制造对抗,塑造敌人,制造英雄。

然而加拿大并不是特朗普幻想中的“沉默邻居”。从特鲁多时代起,加拿大就在多次峰会与双边会谈中对特朗普政策提出强硬反制。如今卡尼政府上台,更明确将“主权”“平等”“尊重”列为外交谈判的底线。加拿大政界、舆论界也已几乎形成共识,即不能在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下做出任何妥协。美国可以谈判,但不能胁迫;可以协商,但不能指令。



更有甚者,特朗普的这番话在国际上引发广泛担忧。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总统公开鼓吹吞并邻国的言论,即便未动真格,也会对国际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在俄乌冲突尚未平息的当下,一个西方大国领导人竟也发出如此“领土扩张”信号,无异于拆掉西方自己搭建的规则屋顶。这不仅是对加美关系的破坏,更是对整个北美稳定结构的公然挑衅。

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其他国家而言,特朗普的此番表态再次敲响警钟。一个总统若将“军事吞并”这种帝国余毒挂在嘴边,今天说加拿大,明天就可能指向任何一个“不听话”的国家。地缘政治在他口中变成脱口秀,而他对法律、国际准则乃至外交礼节的漠视,已成为一种危险的常态。

这番“吞并言论”一出,反而让美国在全球盟友面前形象跌入谷底。谁还敢相信一个随时会把你划进“第52个州”的伙伴?谁愿意与一个口头威胁领土完整的国家建立深度合作?特朗普一次次用“美国优先”包装掠夺本质,如今连加拿大都沦为他嘴下的“战略目标”,下一个是谁?

这不是“玩笑”,不是“夸张”,更不是“策略”。这是特朗普主义赤裸裸的地缘霸权本性在外交层面的又一次暴露。而加拿大,不仅不属于美国,更不会容忍任何霸权之手伸向本国主权。

特朗普想让加拿大成为“第51个州”?他恐怕永远也迈不出那“第一步”。加美之间从来不是主仆,而是平等的邻国。妄图用虚假的经济数字、耸动的口号与政治讹诈推翻这一事实,不过是痴心妄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