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4日,特朗普重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称美每年给加2000亿美元补贴。加拿大总理卡尼将于6日与特朗普会面讨论关税及加美关系,其此前称,特朗普尊重加拿大才会与其对话,加永远不会加入美国。此外,加州州长纽森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称加州对华敞开贸易大门。同时,日本政府也强烈反对美国关税政策。
特朗普关于“将加拿大变为美国第51个州”的言论,近期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焦点。结合其反复提及的关税威胁与加美关系现状,这一表态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恫吓,而非切实可行的政策蓝图。





从即将到访白宫的加拿大总理卡尼的强硬回应“加拿大永远不会加入美国”,到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激烈反对(如加州起诉联邦政府),再到日本对美政策的微妙平衡,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折射出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裂痕与盟友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特朗普声称美国“每年在对加贸易中损失2000亿美元”,并要求加拿大“缴纳更少税款”以换取并入美国,这一叙事与其惯用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一脉相承。然而数据揭示矛盾:2023年加拿大对美贸易顺差仅944亿加元,且加拿大四分之三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关税战可能导致其GDP下降2.4%、流失150万就业岗位。特朗普的威胁本质是借经济杠杆施压,迫使加拿大在贸易谈判中让步,而非真正追求领土合并。





从法律层面看,加拿大并入美国需经两国国会批准及全民公投,程序上几乎不可能实现。历史上,夏威夷与阿拉斯加的入盟耗时数十年,且需地缘政治契机(如冷战背景)推动。当前加拿大主权意识强烈,卡尼政府更以“报复性关税”反制美国,甚至推动贸易多元化以减少对美依赖。特朗普的言论更多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旨在强化其“美国优先”的民粹形象。
回过头来再说日本。其实,我们不要被日本表面的硬气所迷惑,日本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强烈反对”需置于美日同盟升级的背景下解读。2024年美日签署《日美安保条约》升级协议,重组驻日美军指挥体系并强化军事协同,表面看是日本对美依附加深。



然而,日本借此机会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发展远程打击能力,试图将自卫队从“盾”转为“矛”。这种“借船出海”策略表明,日本的反抗仅限于经济领域,在安全层面仍高度依赖美国。毕竟5万驻日美军,可并非都是酒囊饭袋,都想违反军纪与日本妞谈情说爱。必要时他们还是有能力左右日本政坛的方向。因为这群美国大兵,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政治威慑。
日本政坛虽存在对美不满,但几乎是历届日本政府,均通过配合美国所谓的围堵东大的“印太战略”换取军事松绑,其目标在于提升自身区域影响力,而非颠覆同盟框架。即便未来美国撤军,日本更可能寻求渐进式“正常化”,而非激进反叛——这种路径依赖由地缘安全困境与国内政治结构共同决定。



加州州长纽森起诉联邦政府关税政策,并宣称“加州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一高调姿态本质是民主党建制派对特朗普主义的政治反击。加州作为美国经济第一大州(GDP达3.9万亿美元),承受了全美40%进口商品关税冲击,其诉讼直指特朗普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违宪。但加州挑战的仅是政策合法性,而非国家主权。美国宪法并未赋予各州脱离联邦的权利,加州的“自立”更多是象征性表态,旨在通过司法途径制衡联邦权力扩张。
从现实政治看,加州的反抗与其民主党主导的政经结构密切相关。纽森被视为2028年总统选举潜在候选人,其行动既是巩固本州选民基础,也是为全国性政治议程造势。但这种“地方起义”的边界清晰:加州仍需依赖联邦财政转移支付与国防体系,彻底“自立门户”既无民意基础,亦无制度可能。





特朗普的“第51州”威胁、日本的有限反抗与加州的宪政博弈,共同构成一幅后特朗普时代美国内外交困的图景。加上国务卿鲁比奥罕见兼职4个职务,创下美国政府的历史。近日,有议员公开批评称,鲁比奥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还能干好其他三个工作?哄鬼吧!
所以,这几件相关事件本质是不同政治主体在既定制度框架内的利益博弈。特朗普通过极化言论巩固基本盘,日本在安全依赖中谋求战略空间,加州则以地方自治对冲联邦权力。而且这种纠缠的局面还会持续下去,这带给白宫的混乱局面还会加剧。
当然,短期内,这些矛盾不会引发体系性崩溃,但长期看,美国国内政治分裂与盟友信任危机将持续侵蚀其全球领导力。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关键在于识别表演性政治背后的真实诉求,避免被极端化叙事裹挟。而东大在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拿出富有智慧、富有远见、富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最后送相关事件一首打油诗:

强北境称州,空言千亿酬。
相谈有条件,不敬莫言俦。
西岸分旗鼓,东瀛假怒喉。
霸王墙上望,烟火自家楼。

#特朗普重申要让加拿大成美第51个州# #新关税政策带来的痛苦会是上次50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