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者建议将新建豪华游艇码头纳入红磡海滨改造计划。这座配备出入境及维修设施的码头,旨在为香港吸引高端旅游业及投资。
在周二举行的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议员们审议了政府提出的红磡新海滨综合设施初步方案,其中包括一座被形容为"世界级"规模的200泊位游艇码头。
身兼行政会议召集人的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指出,拟建码头需配备海关、出入境、检疫及维修设施。"游艇经济不仅是建造防波堤...巴塞罗那与蒙特卡洛的案例显示,当地已形成包含维修保养及配件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她强调,"这不仅是提供泊位和赚取停泊费那么简单"。
红磡是行政长官李家超推动本地游艇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其余两处为前南丫岛石矿场及扩建后的香港仔避风塘。与此同时,机场管理局也正规划建设600泊位的游艇港。
香港国际机场游艇码头外观设计
红磡项目拟打造集游艇码头与50层综合用途大楼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涵盖住宅、商业及娱乐设施。工程预计2029年启动,历时逾十年,造价估算介于100亿至200亿港元,计划完全由私营部门投资承建。
香港经民联议员陆瀚民呼吁政府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他指出目前海外游艇进入维港需经历冗长审批程序,建议政府简化监管流程。
"希望政府能制定与硬件规划相匹配的政策",他提议通过推广帆船赛事强化香港"盛事经济"。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主张将海滨住宅定位为高端产品。他认为大面积海景单位更能吸引国际投资者,指出计划中1,300个住宅单位平均700平方英尺(约65平方米)的规模难以实现该目标,并建议发展商需向政府分配部分利润。
发展局常任秘书长何珮玲回应称,香港现有约2,000个游艇泊位需服务超10,000艘休闲游艇,市场需求持续存在。政府已就政策优化与业界沟通,会将相关建议转交政策局研究。
她透露港铁公司已受委托开展技术评估,将详细研究游艇与帆船泊位分布方案,同时强调该地块住宅发展潜力突出,后续研究将探索加快项目进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