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5月5日,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此时,绿荫初浓,风暖昼长,万物跃入繁盛序章;青梅酿酒,樱桃点红,农忙与诗意共长。
立夏是告别春花的婉约序曲,更是迎接盛夏的热情邀约。愿你在这个“万物疯长”的季节里,既怀耕耘的笃定,亦存静赏的闲情,与时光共赴一场绚烂之约。
立夏·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刘溪溪
特别呈现
立夏·美文
作者/殷若衿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蝼蝈指蛙,随着青蛙鸣叫声声,夏天的味道浓了。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三候王瓜生。王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并相互馈赠。
立夏时节,草木葳蕤,百果结子。卷帘低垂,团扇轻摇。新麦熟,蚕豆香,酒酿甜。芍药、绣球、青梅、樱桃,人间孟夏天。
芍药
相比牡丹开得热烈而灼目,芍药有种安静处的柔媚。不与花魁做比较,言行举止保持自我的格调,才平和寂静而脱尘。
《红楼梦》里,史湘云被罚多了酒,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头脸衣襟上红香散乱。这样不胜酒力的仪态,配上牡丹可能稍显浓艳,配上芍药倒是更添娇憨了。
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有情人之间赠予的花朵,便是芍药。但这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三月三的“上巳节”。《诗经》对当时青年男女春游踏青约会的情景有很生动的描绘:
溱河和洧河春水初生,年轻的男子和女子,手里拿着兰草和芍药,一个女子问一个男子:“去那边看看好吗?”男子慌乱傻傻地回:“已经去过了。”女子再追问:“那就再去看看好吗?”于是二人在水边纵情说笑,互赠以芍药。在河边游春,《周礼》中说:“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是法令允许的相亲大会。
玫瑰终究带刺,芍药则多温柔,来年的三月三,有情人间,赠一束芍药可好?
青梅
人间五月,江南的青梅翠绿地坠在枝头,再过几日,云南高山的青梅也熟了。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梅,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小儿女的青涩和天真。青梅的味道,也有着初恋的感觉,酸酸,涩涩,懵懵懂懂。
梅子与桃、李、杏的甘美大不同,即便是果梅,味道也普遍酸涩。这倒是没有难倒我们以吃见长的中国人,翻翻各地食谱,用梅子制成的饮食和调味品竟比别的果子丰富几倍——乌梅、白梅、梅酱、脆梅、话梅、青梅酒、青梅醋、梅浆、梅脯……细细讲来,恐怕一本书也说不完。中国人对待食材的态度,仿佛在说明,世上没有不好的天然食材,只有不正确的料理食物的方式。
把酸涩的青梅用来煮酒,是中国人发明的不辜负时令味道的最好方式。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刘备共论天下英雄,北宋晏殊《诉衷情》里有“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一个豪情,一个旖旎,各有风情。到如今,用青梅煮酒的不多了,常见的是浸泡青梅酒和发酵青梅酒。
晚春韶光短,青梅,你错过了吗?
樱桃
立夏时节,樱桃纷纷点上绯红胭脂,从树上落到了人们的盘子里。
相对于如今的大樱桃,我更怀念小时候吃的那种小粒的樱桃,小樱桃皮很薄,味道却是我贪恋的酸甜,果肉也格外的细嫩。
友人的父母刚好在烟台种樱桃。樱桃怕旱,为此友人母亲特意打了一口井去灌溉樱桃林。有一年旱灾,唯有她家樱桃喝着井水长得极好,邻家纷纷来到她家借水,终究逃不过旱死大半樱桃林的命运,农人欲哭无泪。“樱桃好吃树难栽”,既说的是栽樱桃树的艰辛,也说的是樱桃树要几年才结果儿。
当地果农另外有句谐音的话是“樱桃好吃熟难摘”,意思是樱桃不是拽下来的,是一个个用手指盖儿掐的,需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便把樱桃掐烂了。坐在窗前捧着一盘樱桃吃,想着农人的辛苦,心中也升起了无限感恩。
关于樱桃的诗句,仍旧最喜宋代蒋捷的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吃罢樱桃,春光已逝,夏天就真正来临了。
文/摘选自《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中信出版社 图/视觉中国
立夏·絮语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万物至此皆长大”——藤蔓以日行一寸的速度攻占竹架,荷叶从蜷曲的拳头舒展成碧玉圆盘,就连雨后冒头的蘑菇都撑开油纸伞,仿佛要接住整个季节的喧哗。
五月的天,刚诞生的夏天。作为夏天的起点,立夏如同一扇吱呀推开的门,门后是所有关于生长的盛大预言。“夏天来了”这四个字,也仿佛一记清爽的呼唤,呼唤我们掉入接下来的、无比闪亮的日子。
“可能的话,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见,季节但愿是夏天。”
那就这样说好啦!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