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娜:教育沃土勤耕耘
三尺讲台育栋梁
致敬劳动者
扎根课堂25年,她坚持学习、不懈奋进,一路从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全国外语教学名师、业务能力“排头兵”;她创新教研、倾心研究,搭建成长阶梯,为师生发展助力;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她搭建跨省学习交流桥梁,为学校教育注入新活力;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让教育之花绚烂绽放,用专业与情怀,书写着新时代教育者的答卷。她就是天津市劳动模范、区模范中学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荆娜。
初见荆娜,她正在给学生上课。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听得准、说得开”,三尺讲台上,她用标准的发音给学生们示范,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荆老师很贴心,上她的课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区模范中学学生李明珊说,“在荆老师的课上,我们不仅能学到知识,心情也很愉快,也是荆老师让我有追光的勇气。”
课上认真教学,课后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每到课间,荆娜身边总有不少学生围在身边咨询问题。从发音到语法,她都会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
荆娜告诉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她刚从南京返回静海。在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论坛上,她作为代表进行发言,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执教多年,荆娜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能手、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天津市首届杰出津门教师、天津市学科骨干教师……业务上,她更是在市、区两级乃至全国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一路走来,荆娜步履铿锵、奋发向上,虽然获得了诸多荣誉,但于她而言,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1999年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沿庄镇中学,那是我教学生涯启航的地方。”荆娜说,“当时自己非常渴望能够学到更多新东西充实自己。那时,每天晚上拿着MP3听英语,看优秀老师的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2003年,我调到区实验中学,虽然非常累,但是特别充实,也是我成长最快的几年。”
在区实验中学工作期间,荆娜通过了天津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在她看来,教育者要永远做学生,学无止境更是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2018年,荆娜开启了在区模范中学的工作。这一次,她以教学主任的身份再次出发,深耕课堂,以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潜能,以严谨治学、优化管理体系推动课程创新,这一系列举措也让她的视野更加开阔。
2023年8月,荆娜毅然踏上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二中学的援疆之路。期间,她不仅承担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还兼任副校长,肩负起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任。
一年半的时间,荆娜克服环境挑战,将天津“情智阅读”课程体系等先进教学理念注入当地课堂,并创新“三维帮扶”模式,搭建了津疆教研的桥梁。在她的精心辅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英语演讲比赛,2人荣获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2人斩获三等奖。同时,与她结为师徒的6名青年教师也在各类比赛和公开课活动中大放异彩。培育青年教师、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兵地协作,在祖国边疆,荆娜用专业与情怀书写了新时代教育者的答卷。
“我觉得那里的教师和学生很需要我。”说到援疆的经历,荆娜眼中流露出不舍,“从新疆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很舍不得,希望我能再延一期,能够继续跟他们并肩作战。”
如今,荆娜还担任着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定期为学生们进行辅导。从中学走进大学课堂,荆娜凭借个人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们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深入交流,让这些即将走出高校大门的学子们受益匪浅。
在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学科教学(英语)负责人冀小婷看来,荆娜是一个十分热爱教学的人,愿意学习新的理论,也愿意把新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不断反思和成长。
“她的这些实践经验是我们在学校里面没有办法给予学生的,对于学生的培养以及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冀小婷说。
“欢迎来我们学校开展课外实践,来验证一下大家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辅导过程中,荆娜向这些学子发出邀约,“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最重要的。我愿意把我成长的一些经验或是教训,与年轻教师分享,助力他们成长。”
倾心教研引领团队成长,扎根校园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荆娜以专业与大爱,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用自己的躬身力行,让教育之花在祖国东西绽放同频芬芳。今年,荆娜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荆娜老师是师德和专业的双重标杆。她始终以大爱润心,践行育人使命,毫无保留传授经验,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学校将深化典型引领,鼓励更多教师守正创新,为静海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区模范中学党总支书记刘玉兴说。
来源:静海融媒
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