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5月4日16时40分许,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乡乌江百里画廊景区六广河水域遭遇突发大风发生游船倾覆事故。根据目前排查核实情况,此次事故造成4艘船倾覆、84人落水。已救出和找到83人,其中医治无效死亡9人,70人尚在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4人安全未受伤。目前,仍有1人失联。经核查,涉事运营船舶系贵阳清镇市新店镇东湖农用客运有限公司所有,两艘船均核载40人,未超载。(5月5日《人民日报》)

贵州乌江百里画廊的青山碧水间,五一假期的一场意外令人揪心。游船在突发大风中倾覆,9人遇难、70人受伤的悲剧,为文旅行业的安全管理敲响警钟。

据央广网报道,目击者回忆,一层船舱的游客未穿救生衣,二层则因观景规定强制穿戴。这样的细节差异,折射出安全措施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涉事船只虽未超载,但救生衣穿戴的“选择性执行”暴露了管理漏洞。

此次涉事公司名为“农用客运”,实际却运营景区游船业务。这类资质与职能的错位,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并非个例。部分企业为追求效益,忽视专业培训与设备更新。个别地区在文旅热潮中放松监管,让“临时应付”取代“长效管理”。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事故中也有值得深思的积极信号。船长在天气突变时果断返航,部分游客因穿戴救生衣获救,说明规范操作能有效降低风险。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但执行环节的响应仍需加强。如果能够将“全员救生衣”“恶劣天气禁航”等规定转化为刚性约束,悲剧也许就能避免。

此次救援中,消防部门连夜调派248人、16台水下机器人、24艘舟艇全力搜救,展现了公共应急的担当。但事后补救终非治本之策,更需从源头筑牢防线。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将救生设备检查纳入日常监管。文旅部门也可以借鉴民航业的“强制安全告知”模式,让游客在登船前充分知悉风险与应对措施。

乌江的浪花仍在流淌,但生命的代价不应被遗忘。此次事故既是对企业的警示,也是对行业的鞭策。唯有将“安全至上”的理念贯穿每个环节,才能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安心之选。必须牢记,救生衣不是选项,而是必答题。安全之网密一分,生命之盾便厚一寸。(文/李蓬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