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法国人的作战能力,可能很多人下意识地会嘴角上扬。

毕竟作为简中互联网上的常客,“法国军礼”、“法国军旗”等来源于二战法国表现的名词,让很多不是军迷的网友对法国的战斗力形成了刻板印象:法国的“武德”薄弱,动不动就要投降。

也正因如此,或许有一些读者会对标题嗤之以鼻:“虽然英国不再是过去的日不落帝国了,可也没沦落到和法国相比吧?”



但我们不要忘了,法国仍然是安理会五常之一、仍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那么法国与英国的战斗力对比究竟是怎样的呢?

提起历史上的欧洲霸主,法国必然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要知道,法国的前身——查理曼帝国是当时中欧最大的封建帝国。

其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

而在查理曼大帝去世以后,按照日耳曼民族的传统,查理曼帝国将由他的儿子们瓜分继承。



虽然查理曼大帝的继任者、新皇帝路易试图让这个庞大帝国以后世世代代都被完整地继承,但他那些不在继任者之列的儿子们并不愿意如此。

因而,路易的继任者洛泰尔和他的弟弟们展开了大战。

最终查理曼帝国被一分为三,也就是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



由于法兰西地处西欧最肥沃的土地之上,所以其发展比另外两个国家要好的多。

作为一个仅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国家,法国却拥有足够两亿人生存的土地。

在法国,大片的良田被用来种植酿酒的葡萄。

这并不是法国人有意浪费,而是土地实在太多、根本用不完。



在15世纪,与法兰西同出一脉的德意志境内仍然小国林立、纷争不断。

而被洛泰尔继承的查理曼“正统”意大利也还处在教权与皇权斗争之中的时候,卡佩王朝的统治者已经征服了法兰西全境,让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统一王国。

身为法兰西王国至高无上的国王,出生于1638年的路易十四,从年轻时就不满足于法国既有的领土。



在他看来,作为欧洲较早实现统一的陆上大国,法国有义务去实现称霸欧洲的光荣使命、带领欧洲各国走向繁荣与强盛。

而实现全欧洲强盛的必要前提,则是欧洲的领导者——法国自身先强大起来。

为此他通过多次战争获取了西班牙和荷兰等国的大量土地,使得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空前高涨,成为了事实上的欧洲霸主。



虽然法国的扩张行为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晚年的路易十四也不得不交还许多侵占他国的领土。

但数十年的强大,让法国的强国地位已经深入人心,法语也成为了欧洲顶级贵族们必须掌握的语言。

在随后而来的拿破仑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法国始终都是令敌人胆寒的存在。



无论是赫赫有名的“三皇会战”,还是号称“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法国军队一直都是“勇士”的代名词。

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数百年里,几乎从没有人质疑过法军的战斗力。

回顾完法国的辉煌历史,我们再来聊聊英法这对老冤家之间的“相爱相杀”。

事实上,英国人的祖先、最早在诺曼底定居的那群北欧海盗的首领,也正是由法兰克国王册封为诺曼底公爵的。



而等到11世纪英国国王威廉一世统一整个英吉利王国以后,他也不再满足于法国封臣、诺曼底公爵的封号,而是谋求起法国的领土来。

同样的,法国的统治者看着日益强大的英国,也逐渐产生了不满之心。

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最终在1328年由费兰德斯地区的税收问题引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由此开始。

弗兰德斯地区是英王威廉一世在继承诺曼底公爵封号时获得的地处法国的封地。



而当威廉一世成为英国国王以后,法国王室就一直想收回这片地区。

1328年,身为法国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继承法国国王的王位。

这个举动让当时的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大为恼火,为了报复英国,他直接出兵占领了弗兰德斯地区。

面对法国的报复,爱德华三世也立即作出了回应。



首先他停止了对费兰德斯地区的羊毛出口,随后他出兵入侵法国,“英法百年战争”正式爆发。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英国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几乎封锁了法国的全部进出口贸易,并占领了法国的多个海港。

而彼时无力与英国抗争的法国只得被迫签订《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卢瓦尔河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全部领土给英国。



后来新继位的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看着《布勒丁尼和约》越想越气。

满心复仇的他,从国外招募了大批的雇佣军,并装备了先进的火枪等兵器。

同时考虑到英军不善于陆地作战,他命令法军不断示弱、以引诱英军深入法国腹地后进行伏击。



最后处处挨打的英军不得不退回法国沿海地区,英王也因此和法王签订停战协定。

“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查理五世的儿子查理六世继位以后,法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英国国王趁机与法国的勃艮第公爵联合,一路南下,甚至打到了法国的首都巴黎。



查理六世患有精神疾病,处理日常政务尚且力不从心,更不用说面临这种危急局面了。

为求一时的平安,查理六世与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签订了停战条约。

在这份条约里,查理六世不仅承认英国国王为法国的摄政王,而且宣称亨利五世拥有法国王位的继承权。

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全体法国人民都愤怒了。



在查理七世继任法国国王以后,他当即表示拒绝承认这份条约,并再次反击英国。

而“英法百年战争”至此已变成了法国人的民族战争,无数法国人前赴后继奔赴战场,更涌现出圣女贞德这样的民族英雄。

最终“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尾。



后来,海上霸权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

与英国积怨已久的法国虽然试图与皇家海军掰掰手腕,但无奈差距过大,法国人只能满心不忿地看着英国一步步成为“日不落帝国”。

机缘巧合的是,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当中,英法这对老冤家却接连当了两次“亲密盟友”。



在肩并肩的浴血奋战当中,英法两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既相互嫌弃又彼此信任的复杂感情。

现在让我们回归标题,看看现在英法两国的军力如何吧!

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法国常备兵力规模大约有二十万人,装备体系完善,武器代际先进。



海军拥有可携带16枚M51潜射弹道导弹的“凯旋级”战略核潜艇;陆军拥有200辆世界先进水平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及若干装甲车;空军则拥有可搭载改进型ASMP-A空射核巡航导弹的阵风战斗机。

可以说凭借这些武器装备,在全球范围只有中美俄三国是法国打不赢的。



而剩下的国家,法国不能说稳赢,但至少也是拥有较大的胜算。

反观英国,在二战以后完全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

金融业立国使得英国的GDP虽然空前高涨,但缺乏实业支撑的病态产业结构却影响到了国家的方方面面,国防力量也无法避免。

曾经威震全球的英国皇家海军,如今仅有个位数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能出勤执行任务。



而作为大国门面的航母,也因为故障频发而总是停留在港口。

空军和陆军更不必说,600多架的战机数量尚且能看,但143辆的坦克保有量却实实在在地显示出英国陆军有多么拉胯。

要知道,英国可是最早在战场上使用坦克的国家。

今非昔比,“日不落帝国”的余晖虽然还未散尽,但面对被自己打多年的法国,英国却已优势尽失、甚至处于劣势了。



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固定印象,当了几百年对手的英国和法国,二者之间的实力对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一个是老牌的欧陆霸主,一个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不管两国之间究竟孰强孰弱,我们始终要记得,和平是世界上最来之不易的东西。

远离战争,才能收获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