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蒋介石和陈洁如离婚后,给了陈洁如母女18万大洋作为生活费,陈洁如的母亲买房购地收租,却在24年后被全部没收!
陈洁如是蒋介石的第3任妻子。
在陈洁如之前,蒋介石还有毛福梅、姚冶诚两个妻妾,与前面2个妻妾相比,蒋介石更喜欢陈洁如。
1927年,蒋介石为了获取宋家的支持,就想和宋美龄联姻,但以宋美龄的身份,不可能给蒋介石当小妾,所以宋美龄就提出,如果蒋介石想娶她,就必须和前面几个女人都断绝关系和断绝往来。
这时,蒋介石对陈洁如还有爱意,只是与个人情感相比,蒋介石认为事业更加重要,所以他不得不抛弃陈洁如。但让蒋介石当面和陈洁如提出分手,蒋介石做不到,就让陈洁如去美国留学。
陈洁如不想和蒋介石分别,一开始不肯去,但蒋介石态度坚决,还承诺,等陈洁如回来以后,就肯定会和她团聚,让陈洁如放心,安心去美国。
蒋介石还提出,陈洁如要等5年以后才能回国。
陈洁如对蒋介石还是比较信任的,见蒋介石都这样说了,陈洁如只好带着养女蒋瑶光一起去了美国。
谁知陈洁如刚走没多久,蒋介石就在《申报》上弄了一个声明,说他和陈洁如已经没有婚姻关系了。
陈洁如听说此事后,悲痛欲绝,但了解蒋介石的陈洁如,并没有马上回国去找蒋介石理论,而是继续在美国攻读学业。蒋介石对陈洁如还有感情,休掉陈洁如,也不是不爱她,而是为了自身前程。
与陈洁如离婚后,蒋介石出于愧疚,就给了陈洁如一大笔钱作为补偿,这笔补偿款足足有18万大洋。
这笔钱放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蒋介石的补偿,还是很到位的。
由于陈洁如已经去了美国,这笔钱就交给了陈洁如的母亲打理,陈母很有头脑,拿到钱后,她没有挥霍,而是想着如何用好这笔钱。陈母想了想,购房买地,然后坐等收租,是一个很稳妥的办法。
想到这,陈母就在浙江镇海购买了大批田地,然后全部租出去,靠收取租金过日子。当时的镇海还是以农业为主,租户很多,陈母的田地,根本不愁没人租,这样,陈家靠着收租,一年到头也不用干什么,就可以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了。
陈母在收取了租金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陈洁如寄生活费,使得陈洁如在美国的日子,过得也是相当滋润,她不必为了钱的事情而发愁。
1933年,陈洁如回国后,就在上海定居,虽说在上海的开销比较大,但陈洁如有巨额租金可以收,所以此后多年,陈洁如倒也不用担心没钱可花。
但到了1951年,陈洁如的生活却陷入困顿。
国民党败退台湾前,陈洁如没有去台湾,而是继续留在大陆。1951年,新中国进行了土改。
在土改过程中,陈洁如在浙江镇海老家的土地全部被没收了,这样,她就失去了租金来源。
尽管当时陈洁如在上海当了区政委委员,每个月都有一定补贴,除此之外,陈洁如还会从事一些翻译工作,虽说收入不少,但与之前相比,无疑是大打折扣,有着天壤之别,也不够她花。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陈洁如的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差,但与之前相比,就很不舒服了。
1961年,陈洁如就申请移居香港。
周总理听说了陈洁如的情况后,就批准她去香港。
到了香港后,因为香港的消费水平更高,陈洁如的压力就更大,但陈洁如对此却不慌,因为她通过好友联系上了蒋经国,还把自己的困境说了出来。
蒋经国是蒋介石和发妻毛福梅所生,但在蒋经国小的时候,陈洁如抚养过他,对他十分照顾,所以蒋经国和陈洁如的关系很不错,对她很感激。
听说陈洁如生活困难,蒋经国每个月都给陈洁如打了500美金,还给她安排了一处公寓。
不久,蒋经国给陈洁如的补贴,又变成了每年1万美金,但需要陈洁如每年都申请一次。
陈洁如觉得每年都申请太麻烦,且不稳定,就要求台湾方面一次性给她25万美元的补贴。
但这个要求,没有获批。这就导致,生活开销很大的陈洁如,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1964年,好友给陈洁如提了一个建议,说她可以把和蒋介石在一起的经历写成回忆录。
只要这本回忆录出版了,肯定有很多人买,毕竟蒋介石的身份摆在那里,人们肯定对他的感情经历尤其是秘闻什么的很好奇。陈洁如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花了时间口述了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经历和细节,并让蒋介石的英文老师李时敏整理成英文搞,准备寄给美国的出版社,让他们出版。
蒋介石知道后,就很着急,第一时间派人联系了陈洁如,提出要用20万美金和九龙的一套房产,买断陈洁如的手稿,还要求销毁所有副本。
陈洁如见条件这么优厚,就答应了。有了这笔巨款和房子,之后陈洁如在香港,过得倒也舒坦。
1971年,陈洁如在香港病逝,享年65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