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盯着手机天气预报直皱眉,桂林田里的秧苗刚冒头,暴雨预警就蹦出来了。
北海的张大姐正往三轮车上搬防晒衫,37℃的高温把地头的玉米叶子晒得打卷儿。五一假期后半程,广西天气像被劈成两半,北边泡在雨里,南边烤在日头下。
桂北的桂林、柳州从3日夜间开始,中到大雨哗哗下,局部暴雨能灌饱90毫米的量。
雨点里还夹着雷暴大风、冰雹,7-9级的阵风能把树枝打折,山区最怕山洪顺着山沟冲下来。农科院老张直叹气,刚插的早稻遭这么一泡,根须怕是要烂,补种得耽误半个月农时。南边的南宁、北海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太阳把柏油路晒化,31-37℃的高温天,人在外面走两步就冒汗珠。
菜农王婶凌晨三点就往地里钻,就怕晌午的日头把番茄苗晒蔫,可浇水稍晚叶子就卷边儿。“秋老虎咋提前来了?
”村口的老人摇着蒲扇嘟囔,小卖部的藿香正气水这两天卖得飞快。返程的司机们最犯难,5日之后车流量大,7-9日桂北又要迎来新一轮中大雨。
汕昆高速那几段低洼地,上次暴雨积水能没到轮胎,新手司机见了直打哆嗦。交警老陈在朋友圈提醒,后备箱备上救生哨、急救包,比啥都强,关键时刻能救命。
有人抱怨天气太折腾,春耕物资刚运到地头,北边的雨南边的热都耽误干活。
也有人说早该习惯,“天有二气,寒暖异宜”,种地的人哪个不是看天吃饭,早准备才是硬道理。农业站的数据摆着,去年同期暴雨让玉米减产一成,高温让甘蔗卷叶率涨了两成,教训可不浅。
我个人觉得,现在手机能收实时预警是好事,可咱种地的还得留个心眼,老辈看云识天气的本事不能丢。你瞧桂林山区那几个村,提前转移的乡亲都没事,硬扛的几家遭了灾,后怕得直拍大腿。北海的种植大户早给大棚拉了遮阳网,虽说费点功夫,可番茄苗子长得水灵,比靠天等强多了。
这天气就像个调皮孩子,忽而哭忽而笑,咱过日子就得学会见招拆招,别等着吃了亏才后悔。往后的天儿还会咋折腾?咱种地的心里都得有本账,多关注预警,多备几手应对法子。
说到底,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日头毒晒,人勤快点,准备充足点,日子总能顺顺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