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哨响时奥莫特攥紧球衣眼神滚烫。



三小时前他还被视作季后赛弃子。G3替补席第4次被喊到名字时他指尖都在发抖——这个曾在巴黎奥运会硬刚美国队的前锋,正经历职业生涯最荒诞的冰火两重天。

故事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季前赛首秀奥莫特10中7砍18分,传球线路像手术刀般精准,球迷惊呼"北京捡到宝"。

可常规赛开打后画风突变,曾凡博的强势复出让锋线竞争白热化,对阵宁波时穿错球衣仅打8分钟,对四川出场17分钟得5分,许利民在场边皱眉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得学会打团队篮球。



"主帅赛后发言像判了缓刑,奥莫特的战术地位一降再降,甚至有球迷喊出"换外援"。

转机出现在半决赛G2。曾凡博落地时的惨叫让替补席集体站起,X光片显示的骨裂结果,意外成了奥莫特的命运转折点。G3开场他带着护踝站在首发名单里,掌心全是汗。

首节就用背身单打硬吃山西前锋,第二节抢断后快攻暴扣,末节连续三分浇灭对手反扑,27分3抢断1盖帽,数据单上每个数字都在打脸质疑声。

场边许利民难得露出笑容,这个一直强调"团队高于个人"的教头,此刻正看着自己亲手激活的秘密武器。争议从未消失。



有人说奥莫特的爆发是昙花一现,毕竟常规赛他场均不到15分,命中率跌破45%;也有人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他——在宁波场均25分,奥运会对美国砍24分,顶级得分手从不需要适应期。

但数据不会说谎:当他在场时北京每百回合净胜12分,防守效率比替补席高出8个百分点,这个曾被视作"进攻黑洞"的前锋,用玩命的协防和拼抢改写了外界认知。

总决赛对阵广厦的硬仗在即。所罗门的复出让内线有了保障,可锋线博弈才是胜负手。胡金秋的背身、赵嘉仁的三分,都需要奥莫特用206cm的身高去绞杀。

球迷发现许利民最近训练总让他和杰曼搭档第二阵容,这对"黑塔+刺客"组合,正在打磨专破联防的杀招。



"他现在知道什么时候该突破,什么时候该分球。"队友范子铭的评价透露玄机,那个曾经沉迷单打独斗的外援,真的学会了融入北京的团队体系。

我个人觉得这才是CBA最动人的剧情。

当外援不再只靠个人能力吃饭,当边缘球员抓住意外机会逆袭,这比任何球星碾压都更有故事性。奥莫特的球鞋上还留着常规赛时的磨损痕迹,那是他在冷板凳上蹭掉的logo,如今每道划痕都成了勋章。当然也有隐忧:如果总决赛对手针对性包夹,他能否保持进攻效率?

当所罗门和纳托尔需要球权时,他还能找到空位机会吗?这些问号,正是季后赛最吸引人的地方。终场G3的欢呼还在耳边回荡。



北京球迷突然想起三年前的那个夏天,同样是外援临危受命,同样是不被看好的逆袭剧本,最终成就了队史第三冠。奥莫特现在走的路,和当年的某位传奇何其相似?但他不想当任何人的影子,21号球衣下的肩膀,正扛起属于自己的救赎之战。

至于结局是续写传奇还是功亏一篑,没人能提前剧透。但至少现在,所有轻视过他的人都得承认:那个曾被按在替补席的"边缘人",已经用27分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北京争冠的关键拼图里。

这或许就是体育最迷人的地方——永远有人等着看你跌倒,永远有人能抓住机会让质疑声闭嘴,而奥莫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