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水费,电费,没想到有一天“空气”也能列入被收费的清单里了,在一个小区里,有居民称物业要按照每平方对“空气”收费。
居民交了物业费,本该享受到舒适,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然而,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业主的幻想,物业的乱象在这几年愈演愈烈。
物业为什么要对空气“收费”?居民真的是自愿缴纳这个费用的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开窗通风也要收费?
如果你以为物业费只是用来支付清洁,保安,绿化之类的日常服务,那你可能还没遇到“通风服务费”这种收费奇葩,在海南一个普通的小区,物业公司悄悄将“通风服务”列入费用清单,并按每平米0.5元向业主长期征收。
这样奇葩的收费并非只有这一个的地方,在全国多地,类似的“收费新花样”层出不穷,更令人生气的是,这笔费用并不公开透明地进行,而是“藏”进了物业费总额中,大多数业主在缴费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为“呼吸”也在买单。
有业主发现问题后提出质疑,但物业公司不仅不退费,反而用停电梯,限制出入等方式逼迫住户就范,小区里老年人居多,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道德底线上反复试探,随着媒体介入曝光,物业方面不但没有停止收费,反而变本加厉,将收费名目改为“综合服务管理费”。
并且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还美其名曰说是业主们“自愿”交的,这种“换壳收费”的套路在多个城市屡见不鲜,例如有的地方收取所谓“门禁系统维护费”“楼道照明使用费”“电梯磨损补偿费”,名称听起来合理,实则多数并无实际支出或早已由原始购的房款包含。
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小区并未按照规定召开业主大会来审定收费项目,物业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收费标准自定、服务标准模糊。普通业主面对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投诉流程,往往维权困难,只能“忍一时风平浪静”,于是助长了这种恶性循环。
本质上,这种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强制”,你不交钱,我就断服务,你投诉我,我就换个名头继续收,业主在维权时面临信息不对称,组织力量薄弱等困境,只能被动应对,久而久之,一种不正常的“收费习惯”就这样在不少社区悄然生根。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巧立名目”的费用,往往是物业在经济压力之下“自创”的盈利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缺失下的“霸王逻辑”,服务不到位,却持续涨价,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受遏制,只会让广大居民对城市生活质量的信任感逐步瓦解。
多年顽疾未除,物业为何越做越“强势”?
早在2004年,一项由国家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就显示,物业乱收费问题在全国价格类投诉中位列第三,当时城市商品房刚刚普及,小区物业制度尚不健全,许多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收费项目的膨胀埋下伏笔。
21年过去了,本以为行业规范会逐渐完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乱收费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加“聪明”和隐蔽,比如河北的一个高层住宅小区,住在七层以上的居民被强制收取“电梯专项使用费”。
此外,还有所谓“二次加压水费”,价格甚至是周边其他小区的几倍,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服务却未见明显改进,再来看山西的一个小区,地上车位本应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在不少小区是免费使用的。
但这家物业公司却实行强制包年制度:不管你是否长期住在这里、是否经常停车,每年必须交齐480元停车费,否则车辆禁止进入,这种“一刀切”的模式根本无视业主的实际使用需求,合理性成疑,却也堂而皇之地执行多年。
种种现象表明,物业乱收费已经从“明目张胆”变成“套路精深”,表面看似合法,实际上服务缺失,监管松懈,而为何这些问题屡禁不止?首先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目前,大部分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业主维权渠道复杂,维权成本高昂。
并且业委会形同虚设,原本业委会应是代表居民利益,监督物业行为的重要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小区根本没有成立业委会,或者已成立但长期处于“摆设状态”。
最重要的是一个服务质量低劣的物业公司,一旦进驻小区,没有明确的替换流程与退出规则,往往“赖着不走”,业主也无法组织新的物业接手。
2022年新华社的一项民调显示,民生问题投诉中,物业相关问题占比超过30%,其中又有高达75%的投诉指向“收费不合理”“服务不到位”,显然,多年前的问题仍然是今天的“老毛病”,并未得到根治,反而衍生出新的变种和隐患。
住户干活,物业赚钱
在一个老小区经历了一场小型“革命”:因为进出小区的大门长期无门禁系统,导致外来人员频繁进出,一名住户家中甚至被盗,业主集体找物业反映问题,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几经交涉无果,大家决定拒交物业费,这一举动引发了物业公司的“报复”,双方矛盾激烈。
为什么物业公司“只收钱,不干事”?从角色定位来看,物业应当是小区服务的提供者,其存在的合法性来源于服务本身,但现实中,这一服务型机构逐渐变成了“收钱机构”,服务却形同虚设。
许多居民愤怒地表示:我一年交几千块钱物业费,结果电梯坏了没人修,水管漏了得自己找人修,连成堆的废品都没人清理,交这钱图个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交物业费。
有人担心,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物业收不到钱,就更没有动力服务,最终整个小区环境退化,但也有观点认为:真正负责的物业不会轻易走到这一步,而不负责任的物业,留下来也只是祸害。
央视在前段时间也发声要开始大力整治“物业”的乱象,全国多地已经开始了整治行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况可以获得改善,让广大居民可以有一个和平舒适的小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