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这个国家,种姓制度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3000多年前,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次大陆,并成为了这里的统治者。

作为外来的征服者,雅利安人为了凸显自己的高贵身份,或者说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鼓捣出了一个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等级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印度次大陆上的人们被划分成了四个阶级,分别是代表僧侣贵族的婆罗门、代表武士官员的刹帝利、代表普通平民的吠舍、以及作为被征服者的原住民首陀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四大种姓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第五种姓”,叫做“达利特”,意为“不可接触者”。由于他们多是罪犯和奴隶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印度次大陆连“人”都算不上,故此是被排除在体系之外的。

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十分森严,对于不同种姓人群的职位、地位,权力甚至于生活习俗都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

像婆罗门和刹帝利这样的高种姓人群,就牢牢把持着统治地位,并拥有着诸多的特权。而像吠舍和首陀罗这样的低种姓人群就属于是被统治者,需要拼命干活交税来供养上面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至于地位最为低下的“达利特”,那就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力可言,只能从事最为低贱的职业,比如掏粪,屠宰等等。甚至他们都不能和那些种姓人群同走一条路,同饮一口井。

最为关键的是,种姓制度走的是绝对的世袭路子,只看出身,不比才华。原本在封建时代,社会等级制度这种东西并不新鲜,毕竟每个国家都会有贵族。像欧洲那边,遍地都是领主大人;而咱们国家也有一堆的门阀士族。

但问题是咱们的贵族他并不是完全的世袭,或者说不是完全看出身。哪怕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一样是有机会出人头地。

要知道早在2000多年前,那个叫陈胜的男人,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像科举取士,军工爵位这些制度,更是给到了普通人合法合理的翻身渠道。再不济,大家也还能学一学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直接换一批人来当贵族。



总而言之,等级制度是客观固定的,但等级人群却是随时更替的。主打一个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反观印度的种姓制度,却是将社会等级彻底地固化,不同种姓之间的通道被完全堵死,如不能通婚,不能共事等等,基本很难发生更替。尤其是那些低种姓人群想要往上爬,那难度可以说高得离谱。

如此一来,只要投胎投得好,哪怕你再怎么不学无术,那也能轻松躺平;反之你不管如何努力,如果你爸爸是掏粪的,那你多半也只能去掏粪。

简而言之,你的人生好坏不取决于你,而是取决于你的爸爸。当你还在娘胎里面的时候,你的一辈子就已经被写好了剧本。长久下来,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极其落后的制度,哪有人生来就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人生来就低贱?所以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种姓制度必然是要被摒弃的。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印度刚独立的时候,种姓制度就已经被从法律意义上废除。其宪法第15条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与此同时,印度还出台了所谓的“保留制度”,在工作岗位,入学名额,以及立法席位等方面,予以低种姓和贱民以优待,从而提高他们在印度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然而以上的种种的手段,还是没能让种姓制度在印度消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