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特朗普宣布的贸易战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策略,与日本和欧盟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迅速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展现出与美国经济“脱钩”的决心,意在证明其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实力和韧性。而日本和欧盟选择暂停报复,优先与特朗普团队谈判,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躲”在中国的报复行动背后,降低了它们立即反击的压力。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影音《不跪》进一步凸显了这一立场,公开谴责美国“鸭霸行为”,呼吁全球抵制霸权。


中国:追求政治胜利,承受经济代价

中国最大的目标是在军事实力、技术、地缘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上被视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特朗普的关税战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相比与核超级大国的军事冲突,贸易战风险较低,且对手特朗普的政策反复无常、对经济知之甚少,这让中国相信自己可能胜出。尽管贸易战无赢家,关税和出口禁令会给双方造成经济损失,但中国更追求政治胜利,即使这意味着短期经济痛苦。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4625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1992亿美元,特朗普认为中国损失更大。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特朗普同时对全球其他地区发起贸易战,导致美国失去廉价商品来源,替代品成本更高。中国可通过开拓其他市场和刺激国内需求弥补损失。特朗普近期豁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关税,表明高价商品对美国消费者的冲击迫使他让步。

中国还持有7590亿美元美国国债,仅次于日本。逐步出售这些资产,或与其他国家联合行动,可推高美国借贷成本,对背负36万亿美元公共债务的美国政府构成压力。即使不明确威胁快速抛售,这一可能性也足以影响华尔街,促使其游说特朗普妥协。


《不跪》:中国对美霸权的公开挑战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影音《不跪》以强硬的措辞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战,宣称“向霸权低头,如同饮鸩止渴,只会陷入更深危机”。影片将美国比作掀起全球关税风暴的“台风眼”,指责其通过90天豁免等策略分化他国,胁迫限制对华经贸合作。影片细数美国历史上的“鸭霸行为”,如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重创日本经济,以及以长臂管辖肢解法国阿尔斯通,强调“妥协退让难求网开一面,卑躬屈膝终致步步紧逼”。

《不跪》呼吁全球团结,称“美国贸易占世界不到五分之一,当世界同舟共济,美国只是小船孤蓬”。影片结尾向各国喊话:“当每个国家挺直脊梁,世界必将冲破霸权高墙。”这不仅是对特朗普政策的直接回应,也是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支持,强化中国作为反霸权领导者的形象。影片传递的信息清晰:中国将以斗争求合作,而非妥协求生存。

日本和欧盟:谨慎观望,寻求对话

日本和欧盟选择避免立即报复,优先与特朗普谈判。日本经济振兴大臣赤泽良世佩戴特朗普赠送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象征着日本的务实态度。欧盟和英国对中国的安全担忧(尤其是其支持俄罗斯)以及日本对印太安全的重视,使它们不愿牺牲安全换取贸易合作。然而,贸易与安全并非不可分割。

欧洲对特朗普的美国感到疏远,日本也因特朗普忽视其在印太地区的防务努力而失望。但在探讨日本和欧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之前,需先问中国是否有意合作。中国领导层可能乐见西方国家因美国霸凌而靠拢,但其更优先展示自身实力,而非急于联合日本或欧盟。《不跪》的发布表明,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单边行动和全球宣传,塑造自身抗衡美国的形象。


短期与长期:中国需要什么?

短期内,中国需避免因商品从美国转移而引发与日本、欧盟的贸易冲突,因此需协商贸易监测和管理措施。《不跪》虽未直接提及日本和欧盟,但其对全球的喊话暗示中国希望其他国家至少保持中立,不跟随美国限制对华贸易。长期看,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共同建立规则和机构,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维护全球贸易开放。多边安排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为此提供了基础。这些机制无需与中国结盟,即可对抗美国的自我孤立。

与其由中国主导,不如由日本等国领导,正如日本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与澳大利亚重塑CPTPP。新策略是与特朗普对话,提供象征性让步(如投资天然气基础设施),但绝不牺牲开放贸易或经济安全。正如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CPTPP上展现的,即使面对美国敌意,保护自由贸易的理念仍有其他路径。

结论:划算吗?

中国独立抗争特朗普的关税战,辅以《不跪》等宣传攻势,短期内为其赢得了政治资本,证明其能与美国抗衡,且经济韧性足以承受代价。日本和欧盟的观望策略让中国承担了主要对抗角色,降低了它们的紧迫性。然而,长期看,三方立场可能趋同,共同维护全球贸易体系。中国无需日本和欧盟立即加入战斗,树立全球号召力需要抗争,甚至是一定的牺牲。很显然,中国走在了一条对的道路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