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4日电(记者唐弢)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白云山深处,有一座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名叫库村。这里的街巷以鹅卵石铺就,墙垣用巨石垒砌,也被唤作“石头村”。

  一年多前,“00后”选调生李谦来到库村,担任库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到化身“库村通”讲解村史村貌;从参与招引220名青年创客打造乡村新业态,到对接记录口述历史保留乡村记忆……他见证了一场双向奔赴的乡村振兴实践,更开启了自己成长的旅程。


  李谦在走访村民。新华社发

  初到库村,人生地不熟的陌生感向李谦涌来,村民口中的方言就像难以破解的密码。“说起当地的习俗,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压根儿就不了解。”李谦说,“村支书看出了我的窘迫,带我一起走村入户,了解乡土人情。”

  跟许多古村一样,库村也曾日渐沉寂。青年出走,老屋颓圮,唯剩老人旧宅留守为伴。如何让“沉睡”的古村落迎来复兴,是李谦面对的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旧时光与新生活对话。”李谦说。

  于是,库村以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为契机,搭建青年共创基地,大力推动青年入乡,努力将大学生的创意改造的空间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李谦加入到招引青年人才和新兴业态的队伍中,吸引220余名返乡青年以及热爱古村的“新村民”,打造了“妙啊茶酒馆”“染续忆坊”“古戏台越剧”等新业态。

  颓败的老宅重现“库村书院”的光彩;废弃的染坊变身青年共创空间;百年戏台上,木偶戏传承人教孩童牵动丝线;茶艺师、摄影师、民宿主理人在库村栖居创业,与本地村民共酿新酒;就连柴火灶上“阿婆的饼”,也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乡愁滋味”。


  李谦为游客讲解库村历史。新华社发

  为了更好地挖掘库村的文化价值,李谦积极对接联系口述历史专家来库村驻点,跟着他们“钻”遍库村的弄堂,记录下了大量影像资料和访谈录音。通过村民口述和史料钩沉,库村口述历史出版成册,将当地的建筑肌理、民俗技艺和家族兴衰鲜活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如今,在大家的努力下,库村成了“艺术乡建”的试验田,村民办起了诗会、市集、“村K”大赛。在村文化礼堂里,满头银发的阿婆们和大学生一起跳起了现代舞;老戏台的越剧声中,穿汉服的年轻人与拄拐的老人们并肩而坐,话题从“耕读传家”聊到“数字游牧”……

  “在库村工作的时光,我见证了库村的巨大变化,也逐渐明白,乡村振兴的秘诀不在于还原古老而宏伟的建筑,而是唤醒土地深处的生命力。”李谦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