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中国改革开放实施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这40多年间,广东的发展举世瞩目,也成为不折不扣的改革开放的试验窗口。
现如今,广东的GDP依然是全国第一,这与广东历任领导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要说成绩最大的,在历史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的,要属林若和谢非前后两任。
林若在任的时候,任期内广东GDP排名达到全国第一,而谢非接棒以后,继续巩固了这个优势,并开启了加速度,广东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两任老书记对广东的发展,乃至全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接棒创造奇迹,除了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念相同,个人能力和品德形象都无可挑剔外,更有着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理解和默契,几件事情就足以说明。
林若
原广东省委秘书长蔡东士回忆,当年,广东省委按照新的政策标准,准备给新老书记林若和谢非盖新房,搬离他们居住的老破小。当时,征求他们意见的时候,谢非是现任书记,他明确说:“就按照最低的标准来。”而林若则表示,有个地方住就行,按规定办。
这一下,省委就好办了,在执行广东省委领导干部不盖单门独院住房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两位书记的指示,盖了一栋四层的小楼,两个人各住两层。
可是,分房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不知道怎么分了。先征求了谢非的意见。谢非笑着说:“我当然希望住楼上,但还是林若老书记先选吧,他选好后,无论楼上还是楼下,我住哪里都行。”
中间为谢非
工作人员又征求林若的意见,林若便问:“谢非是现任书记,他想住哪里。”
工作人员便说:“谢非书记想住楼上,但还是请您先选,您选后,他住哪里都行。”
林若便笑了,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住楼下吧,这里还有一块小地,我平时种点花果蔬菜啥的,感谢谢非书记对我的关心,他应该是看到我退休后有这个爱好了。不过,这样一分,他占天我占地,也就公平了。
后来,工作人员再次把林若的意见反馈给谢非,谢非高兴地说:“林若同志太好啦,让我住在他头顶上啰!”就这样,工作人员没有费心费神,就把这件事给办好了。
左一林若
1993年,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的百万大报《南方周末》,因为一篇报道问题被勒令停刊,遭遇了危机。北京相关部门约谈了报纸负责人,要求他们再出一期停刊公示,便停下来。
那段日子,编辑部所有人心里都不服气,可又无可奈何,毕竟中宣部的通知来了,肯定是要执行的。但此时,省委书记谢非又不在国内,停刊没有省委书记的签字是无效的,报社的同志只能干着急。
接到停刊通知的第二天,正好是《南方日报》的社庆日,很多老领导老同志都来了,已经卸任省委书记,转任人大主任的林若也来了。
林若
林若在会上听到了《南方周末》被要求停刊的消息,他让人立即拿来了报纸,看了那篇文章后,直接说:“这篇文章有什么错呢?为何要害怕。况且,《南方周末》是我们省里的刊物,我们不停他们又能怎么样?”众人不言语,林若也不再说什么。
没想到,三天之后,远在国外的谢非书记,专门派秘书赶了回来,带回了他的批示:《南方周末》不停刊。谢非强调说:南方周末是好报纸,文章即便是有错误,哪怕是几篇,也不至于报纸停刊……
同时,他要求积极与北京方面沟通,消除误会,承认错误。后来,报社的领导才知道,这是林若找临时主持省委工作的黄华华谈话,要他及时把这一情况以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报给在国外访问的谢非,谢非经过与大家充分讨论后作出了不停刊的决定。
中间为谢非
前后两任书记,又一次进行了默契的配合,保住了一份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