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我怎么这么倒霉,嫁给了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这么多年了,你竟然一事无成,整天就知道坐吃山空。你再得不到一官半职,就别回来了。”妻子许氏怒气冲冲地对李白吼道。
李白也是硬气,直接回击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我出人头地了,定叫你后悔今天的话。”
说完,李白直接摔门而去,几年都没有再踏入家门一步。
想不到吧?堂堂“诗仙”李白,才华横溢、挥金如土,竟然也有遭人嫌弃的时候。而且嫌弃他的,还是他的结发妻子许氏。
不过这也怪不得许氏,她说的句句属实。李白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仕途却十分坎坷。长期怀才不遇,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仕途坎坷遭嫌弃
李白一生共有两任妻子和两位“女朋友”,这四位女子贯穿了李白的一生。而许氏正是李白的第一任妻子。
说起来,许氏从一开始就对这门亲事不太满意。
要知道,这许氏可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她的祖父乃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也就是说,许氏妥妥的名门之后,大家闺秀。
至于李白,虽然他的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家里很有钱。但是“士农工商”,商人在那个时候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
而《唐律疏议》中规定“贵贱不通婚,良贱不通婚,官民不通婚。”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规定,李白和许氏根本不可能成亲。
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促成这门婚事的,正是许氏的父亲。
别看此时的许家依然顶着高门大户的名头,事实上自从许圉师去世后,许家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了此时,已经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距离彻底没落不远了。
为了重新让家族兴旺起来,许父决定找个优秀的女婿。可惜许家的境况骗得了别人,骗不了其他世家大族,因此没人愿意与许家联姻。
而那些愿意联姻的,条件还不如许家,根本帮不上忙。
许父没办法,只能在“矮子里面拔高个”,最终选中了在文坛已经颇有名望的李白。在许父看来,李白才华横溢,只是运气差了些。只要给他一个机会,必定能一飞冲天。
对此,许氏自然是不愿意的。虽然李白很有才华,在当时也颇有名气,但是出身差,年纪也大了一些。李白足足比许氏大了十几岁,二人成亲的时候,许氏十五六岁,李白则是27岁,快翻了许氏一倍。
不过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氏再不情愿也没用。就这样,她与李白成亲了。
为了绕过《唐律》,许家还特意为李白找了个凉武昭王九世孙的身份。这样李白也勉强算是贵胄之后了,二人才得以顺利成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并非迎娶许氏,而是入赘许家。
也正因为如此,许氏才敢对着李白大喊大叫,各种嫌弃李白。
不得不说,李白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他五岁就能背诵《六甲》,也就是当时儿童识字的课本。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诗赋,因此在州郡小有名气。
可惜的是,他的商人出身拖累了他。唐朝规定,商人子弟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因此当他学有所成后,就开始四处游历,结交了不少名士、权贵,希望能够通过举荐踏上仕途。
在此期间,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达官贵人也很推崇他。但是他就是没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他曾经向本州的长史毛遂自荐,但是因为长史大人不喜欢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拒绝了他。
此后多次有人举荐李白,但是都因为各种缘由未能成功。
一晃,李白与许氏成亲也有十年了,李白四处游历耗费了大量家资,但是仕途上却毫无进展。依然是个白身。
要知道李白花掉的钱里面,有不少都是许氏的嫁妆,许氏对李白不满,甚至嫌弃他,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换谁处在许氏的位置,都会是这个反应。
面对许氏的不满,李白也无言以对,他只得丢下一句“等我出人头地了,定叫你后悔今天的话。”
虽然许氏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李白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许氏的话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对李白的刺激非常大。
李白的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这么想的。
在此之前,李白虽然也有结交权贵,但是不多,而且很含蓄。此事之后,李白彻底放下了读书人的矜持,用尽办法去结交达官贵人。他就不信,以自己的才华会困顿一生。
否极泰来,李白一首牢骚诗一雪前耻
“诗仙”就是“诗仙”,脑子就是好使。李白仔细分析了此前失败的原因,他发现,他此前结交的除了名士,就是州郡长官。
这些人在地方上确实很有影响力,但是决定他仕途的还是朝廷。而这些人的话在朝堂上就没多少分量了。
因此关键在于朝堂上那些手握大权的权贵。
在想通了这些后,李白不远万里来到了长安城。
他先是结交了宰相张说之子、唐玄宗的女婿张洎,张洎很欣赏李白的才华,积极向父亲推荐李白。后来,李白又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只不过二人并没有向唐玄宗引荐李白。
但是李白并没有灰心。此后,他遍历长安和洛阳,结交当地的王公大臣。一时间李白的名声彻底在上流人士间传开了,人人都以李白到自己府上做客为荣。
就在此时,玉真公主终于被李白打动了。准确地说,是被李白的一首诗给打动了。李白特意为玉真公主作了一首《玉真仙人词》,其中的两句“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玉真公主十分喜欢。
投桃报李之下,她终于向唐玄宗引荐李白了。
玉真公主将李白所作的《明堂赋》和《大猎赋》拿给唐玄宗看。这两首诗赋都是李白特意为了讨好唐玄宗所作的,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里面的词句写得真不错,唐玄宗十分满意。
贺知章等朝廷重臣趁机在唐玄宗面前大夸特夸李白,唐玄宗这才真正重视李白起来。
最终,唐玄宗下旨,封李白为翰林,也就是所谓的御用词人,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书。
当朝廷的圣旨送到李白家中时,李白喜极而泣。一个大男人竟然哭了起来。这也怪不得他,实在是李白的仕途之路太坎坷了,这一年他已经42岁了。
哭完了,他又大笑不止。一高兴,干脆赋诗一首。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心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其中“会稽愚妇轻买臣”,引用了西汉朱买臣的典故。朱买臣家境贫寒,靠卖柴为生。但是他志向高远,生活再艰辛,依然想方设法读书。经常书不离手。
朱买臣的妻子嫌弃朱买臣穷,没啥本事,最终离他而去。
多年之后,朱买臣凭借才学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郡守。
诗中的“愚妇”到底在说谁,已经显而易见了。
当时许氏已经去世。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许氏其实没有去世。只不过许家见李白多年一事无成,后悔了,便想将李白赶出家门。
只不过许家毕竟是大家族,要顾及颜面,才找了这么个理由。
不管是哪种情况,至少许氏是“看走眼”了。李白真的鱼跃龙门,成了天子近臣。可谓是咸鱼翻身。
而诗中的最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仅写出了李白兴奋的心情,更是被无数人引用,甚至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
这两句豪气万丈,十分洒脱,任谁看了都喜欢。
来得洒脱,走得更是洒脱
为了踏入仕途,李白委屈了自己太久。因此,当他当上翰林后,不再压抑自己的真性情,行事十分洒脱。
别的不说,他每次写诗都要先喝酒“找灵感”。皇帝要他写诗,结果还得等着他,够大牌的。
有一次,李白喝酒喝多了,就随便在宫里找了个地方睡着了。唐玄宗派心腹宦官高力士去找他,找了半天才找到烂醉如泥的李白。
这还没完,好不容易把他带到唐玄宗面前,按理说该开始写诗了吧?结果李白把脚一伸,对高力士说道:“帮我脱靴子。”
要知道,这高力士可是唐玄宗的心腹,在唐玄宗面前说话特管用。不少朝廷重臣见了他都要给足面子。现在李白把他当作普通仆人使唤,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高力士一脸尴尬地望向唐玄宗。唐玄宗哭笑不得,只能摆了摆手,让高力士照办。高力士很无奈,只得不情不愿地帮李白把靴子脱了。
这就是有名的“力士脱靴”典故。
其实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时候唐玄宗根本找不到李白的人影。
原来,他胸怀抱负,觉得做御用词人屈才了。因此经常溜出宫去,和好友聚会、游历。
这完全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洒脱到他这种程度,也没谁了。
长此下去,他是爽了,但是唐玄宗不爽了。加上高力士怀恨在心,经常在唐玄宗身边说李白的坏话,李白被逐出朝堂。
李白倒也洒脱,二话不说,拿了唐玄宗的最后一笔赏赐,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对朝堂失望透顶,早就不想待了。此后便寄情于山水之间,长期游历、寻访好友,过起了神仙般的逍遥生活。
这不由得让人再次想起他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即使是皇帝又如何?他如果不高兴,照样大笑一声就离开了。虽然他的人生很失败,但是他这种洒脱的生活方式着实令人羡慕。毕竟能像他这样毫无顾忌,做自己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参考资料:
《李白传》
《李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