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当前,网络上一些号称“天然成分”“手工自制”的化妆品受到很多人青睐,然而,一些所谓“成分安全”的化妆品却可能危害健康。
“纯天然”面膜
霉菌超标、重金属超标
前不久,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判处了一起制售伪劣化妆品的案件。
一款号称草本植物制作、能嫩白祛斑的面膜粉,在某电商平台上几个月销量就达数百盒。然而,这款销售火爆的面膜竟产自脏乱差的家庭作坊。
2024年8月,北京昌平警方根据辖区居民举报,查封了一家在电商平台售卖“三无”化妆品的店铺。在循线追查制造商时,警方在福建福州的王某家中查获大量自制面膜、面霜等护肤品和简单的制作、罐装工具。现场发现,作坊非常简陋,研磨工具旁有很多蟑螂在爬。
尽管王某狡辩称,这些化妆品的主要原材料都是中草药,对人体皮肤无毒无害,然而经过专业检测,这些产品不仅霉菌、病菌超标,还存在更严重的重金属汞、砷含量超标问题,甚至添加了国家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的激素,都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属于不合格产品。
“宫廷秘方”
竟是廉价中草药与滑石粉
这些被查扣的化妆品外包装上,除了宣称纯天然成分外,还把“宫廷秘方”作噱头。
据王某交代,她本人并没有接触过化妆品行业,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这些“宫廷秘方”都是从书上和网上看到的。为节约成本,这些原材料也是专挑价格最低的采购,安全性和功效根本无法保证。
经检察机关查实,自2017年起,王某将廉价中草药与滑石粉等原料混合,自行设计“莹肌如玉粉”“退红粉”等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及分销商销往全国多地,仅有据可查的销售金额就达20.8万元,现场查获未售产品货值8.3万元。
2025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王某提起公诉。 前不久,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同时,禁止王某从事任何跟生产、销售化妆品相关的行为。 判决生效后,行政机关根据检察机关建议,也对涉案店铺作出闭店下架商品等处理。
“三无”化妆品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皮肤科专家提醒,市面上标称能快速祛斑、祛痘、美白等功效的化妆品大多都存在重金属超标和激素添加等问题。
长期使用含汞化妆品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变薄、出现红血丝,甚至引发过敏性皮炎;长期接触砷会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皮肤角化、色素异常,严重时可诱发皮肤癌。
网购时,对不知名的品牌,可以登录国家药监局官网,输入产品名称查询备案信息,正规化妆品备案信息应包含全成分表、生产企业、执行标准等要素。
化妆品新规
8月1日起施行
据国家药监局此前消息,最新发布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了解,这一新规旨在全面加强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风险防控,为消费者用妆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办法明确了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的核心目标,即通过系统监测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研判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为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抽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新规重点监测五大类风险物质,包括:
易被非法添加且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存在健康威胁的成分;
原料、包装材料及生产、储运环节可能引入的风险物质;
与标准制修订相关的项目;
其他需重点关注的潜在风险因素。
在监管机制上,办法构建了“国家统筹、地方落实”的分工体系:国家药监局负责全国监测规划,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省级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则承担采样、检验等执行任务。
此外,新规强调信息化建设与数据透明,要求定期公开监测结果,推动社会共治。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强化了对系统性风险的快速响应。若监测发现某类产品存在区域性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将立即启动抽样检验和日常监管联动机制,并优化相关标准。同时,专项风险监测程序可根据实际需求简化,提升监管效率。
专家表示,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化妆品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尤其关注儿童等敏感群体的健康保护,体现了监管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消费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监测信息,进一步保障知情权与选择权。
国家药监局呼吁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配合风险监测工作,共同守护“美丽产业”的安全底线。未来,随着办法落地,我国化妆品行业将迈向更规范、透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看看门头沟邻居们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门头沟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来源:央视新闻 国家药监局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关注家住门头沟
看门头沟大事小情,搜周边吃喝玩乐!
=======门头沟的邻友圈!=======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