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超级大国苏联摇摇欲坠,没了幕后支持者的越南如坐针毡,失去了苏联的支持,那便意味着越南丧失了同我国对峙的最大底气。

这年9月3日,越南领导人阮文灵赶来我国就中越和谈一事展开商定,随他而来的,还有时任越南国防部长的武元甲。



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心中百感交集,除了为中越和平发展献言献策外,武元甲此行中国,最大的愿望便是亲自拜访杨得志将军。

可得知武元甲这一想法后,杨得志陷入沉思,思来想去,他还是拒绝了武元甲的这一请求。



从1979年到1989年的时间里,武元甲究竟做了什么?为何到了和谈阶段,杨得志仍不愿与其见一面?

1

谈及武元甲的名字,或许很多人感到陌生,但在越南他一定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武元甲的照片成为1972年5月《时代》周刊的封面时,整个越南为之轰动。

此时的武元甲已经进入花甲之年,可在国际上他的英勇事迹却让人难掩震撼,用法国人的话来说,武元甲就像是“被白雪覆盖的火山”,外表平静但内心炽热。



从书生到大将的武元甲,一生围绕着众多传奇故事。

青年时期的他不善言谈,当时的越南被法国殖民者统治,而武元甲也就读于殖民者管辖的学校。

本土的越南学生难以得到重视,可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武元甲也不例外,在学校中名列前茅的成绩就是其出众天赋的展现。



正是因为不断提高的认知,让他意识到越南当下的困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武元甲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新月革命党,在反殖民学生运动中可谓一马当先,就连当时的法国殖民者都没想到,他们这样一个学生群体竟能引起这般轰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930年,在一场学生运动中,法国殖民者枪打出头鸟,直接逮捕了武元甲等人。

若不是当时的舆论压力太大,恐怕武元甲就难以见天日了。



直到重获自由,武元甲虽考入河内大学,但他对于民族的心心念念仍旧丝毫未减,一边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一边不断给支持越南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投稿。

武元甲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1940年,此时的他在越南革命运动中已经崭露头角。

其投稿的《劳动报》、《消息报》以及《我们的声音报》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然也引起了胡志明的注意。



在这一年武元甲加入了胡志明创建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可当下的局势不容乐观,法属印度

支那政府已将印度支那共产党宣布为非法组织,展开一轮又一轮暴力镇压。武元甲不久后只能一路从越南逃往我国广西。

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在广西这片土地上,武元甲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胡志明,下定决心终身跟随。



有道是英雄惺惺相惜,胡志明又何尝不喜欢眼前这位才识俱佳的年轻人。

即便武元甲从未接受系统的军事培养,但胡志明仍将带兵打仗的重任交到了他的手中。

2

抗法战争时期,武元甲在1950年一马当先指挥越军接连拿下东溪、高平等地,歼敌6000余人,打通中越边境交通线。



四年后,此时的武元甲已经升任为前委书记和总指挥,这一次他又挺身而出,带领越军全歼法军1.6万余人,迫使法国人签下了《日内瓦协议》。

赶走了法国殖民者,又迎来了强大的美军,但我们的慷慨解囊,着实给了这位将领充足的底气。

不论是最初的持久战方针,还是1968年的新春攻势,都展现出了他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能力。



咱们在越南大厦将倾之际的挺身而出,武元甲是看在眼中的,可当越南进入短暂的幸福时光后,这位将领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对华政策上的巨大失误,一方面是武元甲的战略误判,另一方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原来在胡志明去世后,武元甲在失去最大靠山的同时,也陷入被动局面。

此时越南党政军大权逐渐被黎笋集团把持,可黎笋却是个反华亲苏的代表人物



高手过招都说点到为止,但黎笋在经历了一番政治斗争后已经在越南内部安插了大量的亲苏势力。

武元甲颇有些独木难支的味道,虽然靠着原来的基础还能保持亲华与亲苏之间的平衡,但因1972年“复活节攻势”的失败,武元甲沦为众矢之的,已经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

武元甲心有不甘,并且在1981年的政治局会议中公开反对黎笋等人入侵柬埔寨的决策。



他几乎是当时政治局内部唯一一个敢和黎笋唱反调的人。

在武元甲眼中,入侵柬埔寨“前途不光明”,这一举动虽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武元甲却被踢出了政治局,只能保留副总理的空头衔。

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武元甲成为了与黎笋较量中的胜者,靠着长寿,他熬走了黎笋。



1986年,铁杆亲苏势力代表黎笋去世,温和派阮文灵上台,中越关系出现明显缓和的态势。

其实在这一年黎笋已经在越共六大之后就退休了,但此时“赋闲在家”的他却有些坐不住了。

对于我们国家,武元甲是有特殊感情的,于是他立马找到了新上任的总书记阮文灵:“我愿意为中越关系恢复发挥作用。”



1990年,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代表参加北京亚运会,当他身着大将军衔的军礼服出席开幕式的时候,武元甲感慨万千。

在北京,武元甲和我们的很多领导人都见了面可唯独杨得志将军拒绝了武元甲的见面请求,这究竟为何?

就个人而言,杨得志对于武元甲的感情是极度复杂的。



武元甲是越南民众心中的“抗法英雄”,并且还曾经接受过陈赓以及韦国清同志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算是咱们中国军事的“学生”。

可换而言之,即便和黎笋不对付,但在1979年作为国防部长的武元甲还是亲自指挥对华作战。

从朋友到战场对手的转变,让杨得志难免有些心寒,因此在1979年杨得志率领军队突破防线后,对越南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极度愤慨。



不谈个人因素,杨得志婉拒见面请求也在情理之中,用杨得志将军的话来说:“我不可能见他,我无法面对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呀!”

据统计,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咱们有6900多名战士场面战场,一万四千多名战士受伤。

杨得志将军作为西线总指挥,亲眼目睹了众多优秀同志的离开。



被誉为230高地攻坚战中的“刀尖舞者”的刘建荣连长头部中弹仍坚持指挥,最终壮烈牺牲。

被称作爆破敌堡“孤胆英雄”的李成文副班长,匍匐接近敌堡时中弹,仍托起炸药包抵住射孔……

结语

1991年,我国和越南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关系正常化,直至今日,咱们和越南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

但有一点应该牢记,国与国关系的修复,不仅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对历史伤痕保持敬畏!

参考资料:

1、武元甲 - 百科



2、武元甲 击败美法的“红色拿破仑”——新京报网2013-10-13 02: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